在“2014全国食用菌生态化技术研讨会暨食用菌休闲观光产业发展论坛”召开期间,中国食用菌协会顾问、原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罗信昌作客易菇会客厅,针对“食用菌发展与生态友好的必要性”这一主题与易菇网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
罗教授认为:我国食用菌产值、产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一,但真正从环境友好、生态平衡这一方面来讲还不尽如人意。一是食用菌生产、培植的废弃物质没有得到科学有效利用,造成环境二次污染;二是在生产过程中为应对杂菌污染、病虫害,菇农用药的现象还广泛存在,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问题;三是资源和谐问题,在食用菌生产用林过程中,没有做到科学利用,浪费严重,导致菌林矛盾较为突出。
目前,我国各地区食用菌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参差不齐,最好的例子就是从1980年开始种香菇的湖北随州,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随州的香菇闻名全国各地,国外市场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该地区的森林面积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最近一次航测得到的森林覆盖面积达到43%点多,比1980年增加了3个百分点,这充分证明了只要科学利用,砍余结合,就可以做到青山常在,永受利用。
现阶段,在外部环境上,高蛋白、低热量、“一荤一素一菇”的膳食结构成为人们在一日三餐上追求的目标,消费理念更新,对市场扩大是一个很好条件。在内部环境上,一方面广大菇农群众从思想上认识到通过林木发展食用菌产业是一条致富的捷径,这是未来实现食用菌生态化最好的基础;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加上菇农们相信“要想富、种蘑菇”,在食用菌生产上有资金去配置相关基础设施;最后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食用菌产业距离生态化发展的目标已经不远。
而现阶段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一是部分人的思想观念更新速度慢,以至于拖了生态化发展的后腿;二是在食用菌生产培植过程中杂菌、病虫害现象越来越严重,农业用药成了一大威胁。
在会议上的交流中,罗教授还意外发现了一种新的可以用来培植食用菌的树种——红麸杨,这种灌木不怕干、不怕淹、不怕死,种一亩面积的树一年可产1万斤的木屑,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罗教授表示将会在全国范围进行大面积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