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儿肥,猪儿壮,畜牧园区富农家;羊成群,鸡满架,养殖基地盛开致富花……”这句歌谣是如今朔州市大力发展生态畜牧养殖带来“畜”势勃发的真实写照,同样也是“以农载牧、以牧富民”促进农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牧业效益和农民收益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朔州市各级畜牧部门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五大基地”、推进“两大任务”总要求,紧抓国家草牧业试点和“粮改饲”项目机遇,按照“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思路,深入实施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战略,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目的,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宗旨,落实强农惠农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畜牧业发展,生态畜牧养殖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生态畜牧业发展风生水起
全市奶牛存栏可达18.5万头、羊饲养量可达560万只、生猪饲养量可达83万头、鸡饲养量可达420万只;全市肉、蛋、奶总产可达10万吨、2.9万吨、53万吨……
全市已建成规模养殖园区和规模场650个,其中奶牛园区225个、肉羊园区323个,80%的成母牛、70%的肉羊实现了规模化养殖,40%的奶牛园区达到了现代化水平……
全市畜产品和饲草饲料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40多家,形成了年加工近百万吨鲜奶、500万只肉羊、60万头生猪、40万吨饲草饲料、600万张羊皮的生产能力,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已超过70%……
我市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规模健康养殖成效显著,畜产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这组数字只是我市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悉,预计2015年底,全市畜牧业总收入可达42亿元,比2010年增加11.5亿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可达1500元,比2010年增加450元。现代畜牧业特征的大型现代化畜牧园区(场)建设势头强劲,预计到年底存栏奶牛可达3万头;怀仁县涌现出家园、金艺等年出栏10万只羊的多个现代化肉羊育肥园区。畜牧业生产基地区域优势显明。全市形成了种、养、加互促共生的产业化板块和独具特色的养殖模式,形成了奶牛产业和肉羊产业经济板块。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全市畜产品和饲草饲料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40多家,形成了年加工近百万吨鲜奶、500万只肉羊、60万头生猪、40万吨饲草饲料、600万张羊皮的生产能力,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已超过70%。畜牧循环经济走在全省前列。全市共建成生态畜牧环保园区71个,大约2.5万头牛、15万头猪和25万只鸡的粪污得到了有效治理。其中有71个规模养殖园区形成了“饲草料种植-奶牛养殖-粪污处理(有机肥、沼气)-种植还田(大田作物、大棚、林地、花卉)”循环产业链条。
与此同时,优质牧草种植力度持续加大。本着集中连片开发的原则,满足牛羊发展的需要,坚持立草为业,积极倡导种植紫花苜蓿和带穗青贮玉米。目前,青贮总量达70万吨,农民卖草收入达到了2.8亿元,全市青贮联合收割机达到300多台,牧草收获组织50多家,一个新型的草产业正在形成。畜牧科技成果得到大力推广。畜禽良种率进一步提高,机械化挤奶水平不断提高,建设规范机械化挤奶站197座,实现了奶牛机械化挤奶的全覆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有力。全市已建成较为完善的市、县、乡、村四级畜牧兽医服务体系,促进了先进适用技术到场到户,实现了连续多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的目标。
乘势而上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
规模化养殖,循环化利用,生态化提升……如今,一个个标准化农牧结合生态养殖场的崛起,使农村的空气更好了,环境更优了,田野更美丽了。同时,发展生态畜牧业,农民生产条件不断改善,收入不断增加。乘着国家草牧业试点和“粮改饲”项目机遇的东风,我市在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继续推进朔州市生态畜牧养殖基地的发展。
实现草畜一体化发展,壮大草食畜牧业规模,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统筹人工草地建设和天然草地保护,深入实施四个“1”草业工程。打造四个牧场群,扩建升级园区(场)100个,新建肉羊场50个,改建羔羊育肥养殖园区(场)100个,努力形成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安全化、发展生态化,深入实施现代生态养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