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是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家禽产业也同样面临环保大考。近日,记者采访了国家蛋鸡产业体系生产与环境控制岗位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廖新 老师,他针对家禽粪便处理的关键问题与出路给出了很好的建议。
环保税法影响最大的是猪业
2018年1月1日,环保税法施行,对养殖业也是一个严峻考验。对不同的畜禽品种来说,环保税法影响最大的是猪业,对家禽影响小一些,对养殖场征收环保税,每个省份根据当地情况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对肉鸡来说,基本上没有受环保问题制约,肉鸡的养殖对周边的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对蛋鸡来说,全国的情况不差上下,大家都摸索前进,竞争差异不明显。对水禽来说,由于区域性分布特点比较明显,它的饲养以及环保模式都与气候有关系。
■ 粪便的管理就是含水量的管理
家禽业的发展瓶颈很多,环保只是其中的一个,家禽环保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家禽粪便的问题。如果把粪便的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都好办。讲到粪便的问题,我这里用了“管理”这个词,主要是涉及两方面的东西,一是粪便的形态。粪便的形态也就是粪便的含水率问题,粪便的管理其实就是含水量的管理。粪便的含水率跟畜禽种类有关系。比如说大家都很清楚蛋鸡的粪便通常比肉鸡的粪便含水率高,水禽的粪便更比蛋鸡的粪便含水率高。第二,与饲养工艺有关系。包括栏舍的形式、舍内的环境控制水平和清粪方式,这些在栏舍建造的时候已经确定下来了,这些对家禽粪便形态的影响是很大的。当前主流的粪便处理方式有罐体发酵和堆肥发酵两种方式,无论哪种发酵方式,对鸡粪的含水量都有一定要求。实践得知,鸡粪的含水量低于65才能进行发酵,所以发酵前,对鸡粪进行预处理,降低鸡粪含水量是关键环节。目前研究开发鸡粪快速风干处理技术已经受到行业重视。
■ 粪便问题的关键在于处理以后的出路
粪便的问题不在于怎么处理,关键在于处理以后的出路,这是问题的关键,尤其要考虑季节和区域性的问题。举例中国、美国和欧洲养殖废弃物处理方式与差异。欧洲非常强调载畜量,就是多少畜禽需要多少土地,比如在德国一公顷的土地只能养2.5头奶牛,这是法律规定的。美国的养殖废弃物没有处理的概念,只有养分利用的概念,是完完全全做到零排放,具体怎么做是农业部门在推动。中国当前的要求是,要处理达标,但不准排放,国家的政策导向是提倡种养结合。其实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做的,只不过集约化生产以后,我们没有再延续下来做,用工业的办法解决养殖粪污问题,行业意见都很大,但如果回到种养结合的办法,在养殖场的周边又没有足够的土地,这就是现实的问题。
当前行业普遍认为粪污应改称为粪肥,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感觉不能用治理工业污染的办法来解决,种养结合会是个大方向。种养结合的问题首先得取决于环保政策上的突破,即环评批复报告的扭转和允许,这是指挥棒。企业先跟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好,把环评批复报告先扭转过来,才有办法做种养结合。
■ 推动有机肥标准化生产
粪便处理,除了辅料来源、菌种选择和发酵过程透气的控制,有机肥的标准化生产更关键。我经常把有机肥的生产和饲料的生产做比较。很多地方建了有机肥厂,但没有标准化、规范化地生产。饲料厂的很多经验完全可以用在有机肥生产中。饲料的服务对象是畜禽,肥料服务对象是农作物,用了有机肥可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只不过现在土壤改善的益处没有直接体现在种植户口袋里。饲料区分很细致,而肥料生产非常粗放,而且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监管。
需要强调的是,有机肥生产应将关注点转移到肥料的使用(用户)上。不管你选择什么样的设备和工艺,都是将粪便变成肥料或者变为可以储存的产品,仅仅是完成了这道工序,都代表不了市场和销路。
蛋鸡养殖规模是根据鸡蛋的市场来考虑的,如果反过来蛋鸡养殖规模先考虑粪便的消纳能力,比如像欧洲和美国那样,我们便不会有粪便处理问题。鸡蛋滞销的时候,行业对鸡蛋的市场做了各种策划,却没有对粪便或肥料市场做主动的攻克。如果我们少一些粗放,多一些精细对待粪便和有机肥,才可能扭转这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