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市农用化肥折纯量为29.3万吨,到2016年减少为28.8万吨……近年来,运城市化肥减量增效成效凸显,已经成为山西省率先实现化肥使用量负增长的地区之一。
2017年6月,该市芮城苹果、临猗苹果、万荣苹果、盐湖酥梨、平陆苹果和平陆玉露香梨等6个特色果品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审定,获准使用“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标志……这无疑为农产品的议价竞争增加了市场砝码。
随着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的提出,一场土地“减肥”行动在运城市农村地区徐徐展开。近几年,运城市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等技术实现了化肥使用零增长,演绎出土地“减肥”、作物增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配方肥在复合肥中占 69%
今夏,麦收前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让芮城县内很多麦田出现了连片倒伏,影响收割机作业的同时也让农户无可奈何。
而在古魏镇董村,村民朱孔军种植的十多亩麦子却依然“亭亭玉立”,在周围倒伏的麦田里显得有些鹤立鸡群。
“我的麦田没有倒伏,在村民眼里比较另类。”朱孔军憨憨一笑,“除了种植密度的减小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使用了小麦专用配方肥。”
朱孔军解释说,往年种植小麦,他都是凭着经验将尿素和二铵按比例搭配用,到底科不科学,自己心里其实也没底。用心一计算,每亩用量都在50公斤以上。
去年,他按照县土肥站测土配方建议,使用了“富一方”小麦配方专用肥,每亩化肥用量减少到了40公斤左右。
“从50公斤到40公斤,化肥用量减了,可是作物产量却有了实打实的提高。”朱孔军说,“小麦的抗倒伏力变强了,麦收时一算,亩产达到了600公斤。”明显的效果让他在肥料选择上心里多了“一盏灯”。“复播夏玉米时,我都没咋寻思,就按照土肥站测土配方结果,直接购买了站里推荐的玉米专用配方肥。”
“如今在运城市,像朱孔军这样受益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农民已不在少数。”运城市农委土肥站站长陶国树介绍,传统漫灌式用肥造成了化肥过量使用,也让农民有了用量越多、产量越高的误区和依赖。测土配方技术,根据土壤养分含量、作物需肥规律,农民选择适用于不同地块的作物专用肥,达到了“减肥”和增产的效果。
近年来,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运城市建立起1个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示范县,2个国家级减肥增效县。通过采集并检测土样、田间试验、发放施肥建议卡,科学施肥信息入村,促进传统施肥方式向科学施肥方式转变。
经统计,运城市测土配方施肥应用面积由2005年的100余万亩增加到2016年的1000多万亩,配方肥使用量由2005年的2.6万吨增加到了2016年的23.85万吨,配方肥在复合肥中的占比也从16%增长到了69%。
39%的农户采用种肥同播
配方施肥注重在肥料选择上减量,那么施肥过程中应该如何减量?这也是运城市在农业“减肥”行动中的另一重考虑。
每年秋收时,盐湖区强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用机械都会准时来到南花农场。
联合收割机打头阵,将成熟的玉米采收入仓;秸秆还田机紧跟其后,将一人多高的玉米秆切断打碎;深松机将土壤进行第一次松动;深翻机把覆盖在地表的秸秆均匀地翻进了土壤中;精量播种机最后压阵,旋耕、施肥、播种同时完成……从收到种的农机化作业,早已成了农场种植户必点的“套餐”。
“在引进机械化种肥同播技术之前,种一茬玉米要追施2~3次肥。大热天人懒得下地,雇都雇不来人。农场有的种植户干脆‘一炮轰’,不仅地力下来了,玉米产量和质量也好不起来。”农场种植户贾振山说,现在使用种肥同播技术,一次施肥就能满足玉米整个生长期所需养分,不需追肥,省工省时省力,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使玉米亩产提高了10%左右。
“机械化种肥同播技术,实现了良种良肥良法的配套和农机农艺的融合,解决了农民习惯撒施、浅施及对用肥量把握不准等问题,减少了化肥投入,缓解了农业面源污染。尤其在农村劳动力成本日益增高的今天,该技术在节省劳力、降低成本上的优势十分明显。”陶国树介绍,缓控释肥是种肥同播技术的肥料载体,能延缓养分释放或转化的速率。当前,玉米应用缓控释肥的一次性施肥技术已经成熟,运用该技术,氮肥可以节省30%左右。
据了解,目前,运城市39%的农户已经开始使用种肥同播技术。此外,在农用机械助力化肥减量方面,运城市还推广了秸秆还田配套机械化技术、基肥机械化深施技术等。2016年,运城市小麦秸秆还田率达91.7%,玉米秸秆还田率达84.8%,总还田量360.99万吨,相当于4.4万吨尿素、6.8万吨过磷酸钙和8.23万吨硫酸钾的用量。
化肥减量倒逼土壤改良
临猗县庙上乡是山西著名的枣乡,去年以来,一种给枣园铺设滴灌管道、肥水结合的施肥方式悄然兴起。
“这里的枣农过去习惯于漫灌式冲施肥料,施入土壤中的肥料相当一部分会被挥发、淋洗,肥料利用率还不到50%,不仅造成了水和肥料的浪费,还会导致用肥量加大,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作为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员,陈建会回忆起来至今记忆犹新。
“水肥一体化的基础是滴灌技术,使肥料量化,让土壤水分和养分处于能满足作物要求的稳定状态,节本增效。”陈建会介绍。
不仅是推广水肥一体化,为了提升肥料的利用效率,运城市从改良土壤出发,在推广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上下功夫。
“以前,用农村的老办法,就是往地里多用尿素,导致土地板结得不行,能感觉出小麦品质在下降,而化肥用量却越来越多。”一提起化肥过量导致的土壤问题,稷山县稷西小麦玉米合作社理事长宁俊保体会颇深,“有的板结层达到8~9厘米,严重影响了作物吸收水分和营养。”
2014年,宁俊保响应市土肥站的号召,开始转变施肥方式,向庄稼增施有机肥。“一开始还不太敢相信,增加有机肥,这不是化肥大面积推广之前农村种地更老的办法么?”将信将疑,他拉来了几车腐熟后的畜禽粪肥,并根据土肥站建议,底肥选择锌腐酸复合肥代替传统复合肥,追肥时用锌腐酸尿素代替传统尿素,并叶面喷施有机硅磷酸二氢钾。
“这才不到3年的时间,土壤板结问题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作物的化肥使用量降下来了,肥料吸收率提高了,种出来的小麦也越来越好吃了。”宁俊保说,“今年,合作社连片种植的70亩小麦亩产均超过1300斤。虽然每亩地用肥上比之前多花了30元,但底肥、追肥、叶面肥三个环节下来,能让小麦一亩增产200多斤。”
化肥减量也倒逼着土壤改良。目前,运城市已在临猗和平陆两县建立“腐熟有机肥+配方肥”“复合微生物肥+有机肥+配方肥”“缓释性配方肥”“水肥一体化”“果-沼-畜”等减肥增效示范区3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