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晚,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聚焦三农》栏目报道了海西州都兰县诺木洪枸杞在晾晒过程中超量添加“焦亚硫酸钠”的问题后,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州县两级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整治枸杞产业在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地也立即组织开展枸杞生产环境自查整治工作,根据自查情况对查摆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11月10日至16日,由州农牧局、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8家单位联合组成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深入都兰县、格尔木市、大柴旦行委、德令哈市、乌兰县进行督导检查,并对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
每到一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走访枸杞加工企业,查看枸杞加工车间,详细了解枸杞库存、销售和枸杞加工的每一个环节,并嘱咐企业负责人进一步引进烘干设备,及时有效解决当地枸杞烘干量,保证运出去的每一粒枸杞都能达到国家合格标准。希望当地枸杞加工企业按照欧盟标准,国家绿色、有机标准来做,把枸杞安全质量和企业信誉度放在第一位;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在各地枸杞种植户家详细了解枸杞种植、施肥、剪枝、采摘、晾晒的每一个环节,向种植户讲解枸杞方面的相关知识,并嘱咐种植农户千万不能在枸杞里添加“亚纳”等添加剂,让种植户真正了解在枸杞里添加添加剂和“亚纳”的危害性,科学、合理地种植、晾晒枸杞,让人们真正了解柴达木枸杞品牌;在各地农资市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查看农药出售台账,检查农资经营户销货台账、农资经营进货台账,检查违规禁止的农药和添加剂,详细了解肥料销售情况,对国家禁止引用的农药及时销毁,从源头上控制好农药,同时要引进合格、标准的大型农资公司,规范农药等农资产品使用。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不要使有危害的农药和添加剂流进市场,流入农田,相关部门要引导、指导、督导好每一项工作,把柴达木枸杞打造成绿色、有机枸杞。
检查完各地市场后,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及时召开座谈会,观看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聚焦三农》栏目“枸杞为什么这么红”的视频,传达学习海西州专项整治领导工作会议精神,听取相关地区枸杞专项整治工作汇报并进行了座谈会。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枸杞安全监管责任制。各级政府要不断强化枸杞产业监管的统一领导,全面掌握本地区枸杞安全状况和监管工作开展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有关枸杞安全监管的各项政策,定期分析研究枸杞安全形势,及时开展专项整治,对枸杞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各地区、诺木洪农场要成立枸杞生产环境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枸杞安全生产的监管和工作安排部署,明确直接负责人和有关负责人,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监管不力的要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对典型案件要集中公开处理,扩大教育面;充分发挥各级职能部门的作用。按照绿色、有机食品枸杞产业发展的要求,要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要针对市场监管力量相对薄弱,食品添加剂、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假劣药品损害种植户切身利益的情况,不断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实现农业投入品监管重心下移,切实保障种植户安全规范生产。
会议指出,健全体制机制,实施最严格的监督管理。要按照绿色、有机食品枸杞生产标准探索制定一批符合当地实际,切实可行的枸杞安全生产、规范生产的管理制度和生产标准。健全完善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的制度及标准体系。对绿色食品枸杞生产、加工过程中化学农药、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实行最严格的监管;形成整体合力,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各地要组织工商、农牧、质监、药监、公安等部门按照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监管职能,统力协作,加强配合,建立执法联席会议制,形成执法合力;严格执法监督,加大使用化学药品的打击力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绿色有机食品枸杞生产过程中,禁止在种植、加工、收购、运输等过程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一经发现由当地工商、农牧、药监等部门采取取缔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没收枸杞产品和违禁药物,列入“黑名单”等措施进行处罚,并向社会公布;要通过广播、电视、通告、宣传品等方式,开展绿色、有机食品枸杞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应知尽知;各市、县农牧局和枸杞产业办公室负责对枸杞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活动,监管情况、违纪违规事件的处理情况等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各地确定1名信息报送员,做到重大信息不漏报,动态信息及时报。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刻吸取这次教训,正确看待问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扎扎实实的做好枸杞生产环境专项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