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市花明楼镇杨林村石板塘组秀丽、静谧的大队山下,两栋高矗的猪场特别引人注目。场内一窝窝或白或黑的架子猪、母猪,膘肥体壮,且闻不到一点儿猪粪的异味。这是宁乡县花明楼镇丽辉养殖场。主人段丽辉说:“整个猪场目前投资200多万元,存栏良杂猪、白猪和花猪共300多头。其中母猪26头,仔猪、架子猪各100多头;地下建有一个九级化粪池,排出的水十分干净。”
养猪致富
1997年,出生在郴州农村的段丽辉与同在长沙打工的周长命相识、相知并结婚。很快,一对可爱的龙凤胎呱呱坠地。两年后,夫妻二人南下深圳打工。2012年,两人带着辛苦打拼积攒下的20万元回乡创业。“一回家就花了15万元,将家门前的毛公路修通。”段丽辉说,她又和丈夫合计,花了一万多元承包了村里100多亩竹林和杉树林基地。
“当时并没有想到要大规模养猪,但考虑到两个孩子要读书,如果喂几头母猪的话,估计就可以解决学费问题了。”段丽辉说,当时她跑到流沙河花一万多元拖了20头花母猪回来,“村里人都说我是‘猛子’,说‘我们喂一头母猪都没东西吃,你还喂20头,那它们吃什么?’我想,虽然以前没喂过猪,但喂1头是喂,喂10头也是喂,就干脆拖20头来喂。”缺少饲料她就发狠种菜。但家里连间像样的猪栏也没有,只好将20头猪分散到丈夫的哥哥、姐姐家,“从家里挑着猪食到哥哥姐姐家,再从哥哥姐姐家挑着猪粪回来,路上总共要花两个多小时。”段丽辉常常累得腰酸背痛,但从来没叫过苦。“由于经验不足,加上兽医的麻痹大意,2013年时,死了3头母猪和21头仔猪,损失3万多元。当时,我眼珠都哭肿了。”
当时,村里人都劝段丽辉不要喂了,要喂顶多喂一头两头。但段丽辉说,“既然走上了这条路,就要一直走下去。一定要成功,一定要带好头。”每到母猪产子,尤其是一头接一头产的时候,她晚上干脆睡在靠近母猪的走道里,下一头就记个数,几乎24小时守护着,有时接连要守3个多月。“只有这样守着,仔猪的成活率才能达到99.99%。因为母猪产子跟大人生崽一样痛,它一痛就管不了那么多,只晓得哪样能减轻自己的痛苦,那样常常会压死仔猪。”由于耽误了睡眠,脑壳痛,她常常不知不觉地睡着了。“那时候母猪就会用嘴将栅栏门打开,到走道上用嘴扯我的被子和裤脚,直到把我惊醒为止。”
段丽辉说,她的母猪一般一次产子在20头左右,得用两只框装起来,分两批喂,一批喂一边奶。等一批吃饱后,就将它们装进框内,再将另一批放出来喂。如果第一批喂饱了,剩下的一批不能跟上去,母猪就会奶涨得痛,仔猪也因为饥饿在框里嚎叫。所以母猪就会来惊醒她。实际上,“这是由于我长期和母猪在一起,与它们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础。由于精心照顾,我的母猪、仔猪极少生病,仔猪的成活率都达到了99.99%,为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我对它们感情很深。即使是猪价大跌的年份,我也从不减少存栏量,因为我舍不得丢下它们。”
为了提高自己的养猪技术,段丽辉每年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到全国各地接受培训和学习。2014年参加了县劳动局举办的创业就业培训班;2016年到安徽小岗村学习。由此结识了许多种养殖业的能手,养殖技术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邻当“亲人”
段丽辉嫁给周长命那年,家里仅仅只有几间破烂的土砖屋,周家也是村里的低保户。有一次两个孩子同时发高烧,在雇车去医院看病的紧急关头,因为车主了解到她家穷,担心拿不到车费不愿送。“从那时起,我和丈夫就发誓,一定要争气,做死干!”正是由于这样,致富了的段丽辉也深深地懂得,在乡亲们日子艰难的时候,正是他们需要别人伸出援手的时候。所以近年来,她把乡亲当成了自己亲人。
63岁的周喜梅是杨林村石板塘组贫困户,和残疾女易月红及两个孙女相依为命。2011年的一天,易月红在前去集镇赶场的时候,不幸发生车祸,脑部受伤神志不清,易的丈夫随后离她而去。“我丈夫也在那一年去世,两个孙女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小学,女儿什么事都做不了。家里也没什么经济来源,靠我这个老婆婆种点田、种点小菜过日子。”周喜梅动情地告诉记者,“段总把我当亲人,请我到她猪场里搞饭、打扫卫生和喂猪,也不怎么累,3000元一月。搞了几年了,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实在是太感谢她了。”
51岁的齐文顺是杨林村石板塘组特困户,5年前的一天,在家对门山上砍杉树的时候,不慎被黄蜂蛰到头部,倒地后昏迷了6天没醒来。从医院回家后,“经常脑壳晕,做不了重活,一直吃药。”齐文顺介绍,他和体弱的妻子带着两个女儿,大女招了郎,目前怀孕在身,女婿在外打工。小女儿才7岁,读小学二年级。“到处做零工也没人请,因为经常‘翻’病,一‘翻’病就做不了事。段总同情我,猪场有什么杂碎事,就请我来做,200元一天。一年下来也能挣5000元钱呢。”
“从去年到今年,段丽辉的丈夫周长命种了400多亩田,一季稻两季稻、常规稻再生稻都有,从宁乡种到了望城。一亩估计要雇4个工,400亩就得1600个工,工钱大概花费30万元左右,都是请村里的在家闲置劳力做。”该村村干部杨章华告诉记者,去年段丽辉建设猪场,光工钱就花了40多万元,“这70多万元钱是真金白银,流入了当地村民口袋里。明年两口子还准备打一公里水泥路、建一个养鸡场,在他们承包的一百多亩竹林、杉树林基地间种植果树,将会解决更多闲置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