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通过肉牛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创新、服务创新等,带动全省草地畜牧业产业扶贫工作。
“云岭牛”,是由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几代科研人员利用婆罗门牛、莫累灰牛和云南黄牛3个品种杂交选育出。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学家培育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个肉牛新品种,也是中国第一个采用三元杂交方式培育成的肉用牛品种,第一个适应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的肉牛新品种,具有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耐粗饲,繁殖性能优良且能生产出优质高档雪花肉等显著特点。
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通过养殖企业累计推广云岭牛种牛7583头,冻精484.4万剂,扩繁及生产杂交牛249.2万头;带动种植优良牧草278.5万亩,开发利用经济作物副产物和农作物副产品2.36亿吨,减少了农作物秸秆焚烧,减轻了环境污染,新增经济效益64.38亿元。通过公司+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养殖户的方式,促进了农民增收,带动扶贫农户8000余户,扶贫人数超2.5万人。
同时,还成立了“云南省草地畜牧业创新团队”、“云南省肉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团队,开展技术服务,重点对大宗经济作物副产物开展饲料化研究,成功开发出转化利用的饲料化产品,为经济作物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开辟了新方法,为草地畜牧业产业发展打开了饲料供给提供新来源,同时为这些产区增加了经济效益新路子。
自开展“挂包帮”西盟县定点扶贫工作以来,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因地制宜,制定帮扶措施,确定草地畜牧业发展方向,并将云南省第三批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黄必志工作站落户西盟县,把肉牛养殖和精准扶贫紧密结合,积极探索适宜西盟县的特色发展道路,将在西盟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和产业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建立一套政府+科研单位+企业+贫困户的多重脱贫攻坚保障模式,让简单脱贫走向持续脱贫在西盟“直过民族”中形成了可复制的扶贫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