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壳装药、药工拜师……这些在古装剧里出现的情形,是“昆明中药厂传统中药制剂”项目中的组成内容之一。日前,该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令人略感意外的是,对这些制药文化的保护发掘的同时,销售也明显上升:过去昆中药销售年增长率未超过20%。启动申遗和保护后,2013年年增长率达到22%,高于全省医药行业平均水平。或许,因为对中药文化内涵认识的逐步加深,唤醒了越来越多人对中国数千年中医药的认同感。
630多年来,昆中药人默默制药,鲜为人知,如今一举通过重重考评,进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与其说是意外,不如说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我们花了两年时间,从省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深挖昆中药文化,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财富。”昆中药总经理林钟展说。
造药技艺口口相传
此次被列入名录内的“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包括“厚德”“精工”“毋减”的药德药道,独树一帜的产品体系,口口相传的造药技艺,“舒清养、治未病”的中药养生理念和方法,严谨苛刻的“师带徒”制度,82家老字号药铺“痌瘝在抱”的经营之道和历代老药工践行的勤勉文化等七项文化内涵。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随征南右副将军沐英入滇的军医朱双美,在昆明开设朱氏双美号,他开设的“朱氏双美号”制售过“小儿化风丹”和“朱氏善用水酒”,一直生产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1956年以后,昆明地区82家药店和19家行商,公私合营组成昆明市中药厂加工厂,由此,昆中药开始了工业化生产。历经六百多年的沧桑巨变,昆中药秉持“大药厚德,济世救生”、“精工修合,遵法炮制”“毋减毋糙,勤心勤力”的文化传统,成为中国中药五大老字号之一,位居“云南十大历史品牌”之首。
“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植根于兰茂《滇南本草》等云南药典和云南丰富的中药材土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博采彝药、苗药、壮族等民族医药众家之长。630多年来,昆中药人诚守“毋减毋糙修精品,勤心勤力志康宁”的信念,精品文化深入人心。药工制药“选材优良,灰碎之杂质不敷;做工细腻,配方之斤两弗疏”,药堂立下的“精工修合丸散膏丹,遵法炮制生熟饮片”等训言世代谨遵。老药铺世代相传的“大医精诚”、“大药厚德”、“济世救生”、“做药积德”、“存善济世”等信条,被昆中药人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