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业新常态背景下,大菱鲆养殖赚钱只有一条路:正确的成本控制理念 + 高品质饲料 + 安全高效养殖技术
一、2008年3月-2016年3月鱼价波动规律探析
青岛七好公司总结分析了2008年以来每个月度的鱼价变动情况,得出结论:大菱鲆价格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并呈现一定的周期性,波动周期与养殖周期、节假日消费等有一定的关系。
1、鱼价总体趋势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15-25元/斤逐渐成为常态价格
2008年以来的价格变动情况如图1所示。近八年以来,大菱鲆年平均价格逐渐由40元/斤左右,下跌至15-20元/斤,并且,从2013年开始,价格波动幅度逐步减小。据统计,2008-2012年的60个月中,有45个月鱼价分布在20-35元/斤,占比70%;而2013-2015年的36个月中,其中31个月价格分布在15-25元/斤价格,占比86%。这说明,大菱鲆价格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根据全国养殖产量、市场需求情况,预测15-25元/斤将是未来大菱鲆的常态价格。
图1 2008年以来的价格变动情况
2、价格周期性波动规律之一:三年(约40个月)一个大周期
2008-2013年的六年间,价格走势总体上呈现出两年高一年低态势。2008年11月份至2009年1月份价格达到高峰后逐步下跌,2010年全年呈下跌趋势,2011年1月份达到低谷,然后价格逐渐走高,到2012年5月份达到高峰,这个周期约40个月。
同样,鱼价从2012年7月份的41元/斤开始下跌,直到2013年的3-5月份的18-20元/斤,总体上整个2013-2014年,平均鱼价基本维持在18-25元之间。连续两年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2013年开始国家出台新的规定,高档消费市场急剧萎缩;二是2012年高鱼价刺激,导致2013年养殖量猛增30%左右。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市场供大于求,鱼价连续两年低迷。
根据40个月的周期推断,2015年3月份开始应该是一轮新的价格上涨期,2015年4月份的七好17369技术论坛准确预报了本轮价格上涨;2015年4-7月份,鱼价一直符合七好预报的价格变动趋势;7月初,鱼价达到25元/斤(个别地区达到28元),但由于7月13日突发的“药残”事件,导致鱼价直线下跌。
3、价格周期性波动规律之二:一年(约11-14个月)一个小周期
逐年来看,除了2010年和2015年,其他6年的年度波动规律极其相近。基本上是从每年的3月份开始涨价,10-12月份到达顶峰并开始下滑,至次年2-3月份跌至最低。2010年和2015年情况特殊,前面已经分析过,不再赘述。
二、影响鱼价波动规律的主要因素
供求关系是影响鱼价波动的根本性因素,这是经济学规律,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供大于求,则价格下跌,反之则上升。我们可以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来具体分析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
1、供给侧的主要影响因素
(1)养殖周期。虽然大菱鲆投苗时间已经几乎覆盖全年,但是在每年的第一季度仍然是大菱鲆的投苗高峰期,二至四季度以补苗为主。北方大菱鲆商品鱼养殖周期一般在12-18个月,由此推算,每年第一、二季度是商品鱼的集中上市期,供应量增大,鱼价会下跌,而下半年市场供应量偏紧,鱼价会上升。
同时,近十年,南北接力养殖逐渐形成规模,每年11月会有800-1000万尾半成品鱼被运往福建网箱养殖,春节前后至次年2-3月份集中上市,4月份必须卖完。这也进一步加大了每年2-3月份市场成品鱼的供应量。因此,几乎每年2-3月份的鱼价都呈最低。这是影响鱼价小周期波动的主要因素。
(2)投苗量。2006年大菱鲆药残事件之后,随着鱼价恢复,大菱鲆年投苗量逐年上升,2008年鱼价超过40元/斤,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养殖大菱鲆,2009年全年投苗量猛增,2008年投苗6000万尾左右,2009年暴增至1亿尾,但当时消费市场还没有完全恢复,尤其是北方市场消费较少。
因此,2010年供求严重失衡,鱼价几乎全年都呈现下跌态势。2012年因高鱼价刺激,养殖规模和投苗量均大幅上涨,达到1.5亿尾,导致2013、2014连续两年鱼价低迷,这两年市场投苗总量基本维持在1亿-1.2亿/尾,年产量6万吨左右。2015年上半年投苗量正常,但下半年受低鱼价影响,投苗量骤减,而且2016年第一季度投苗量明显低于前三年。
(3)商品鱼存塘量。受投苗量和养殖周期的共同影响,每年的2-3月份存鱼量最大,鱼价相应处于最低谷;2010年、2014年鱼价低迷时期均是存鱼量较大的时间段。
2、需求侧的主要影响因素
(1)宏观经济形势。2013年以来,国内经济增速减缓,消费市场,尤其是中高端餐饮市场萎缩明显。与此同时,2012年至2013年又是近期来大菱鲆产量增长最快的两年。供应量大增,而需求量减少或没有增长,必然引发价格雪崩。
(2)消费市场覆盖范围。从地域上看,大菱鲆还没有形成全国性的消费市场。2010年之前,大菱鲆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广州、上海等南方沿海城市,北方和内陆地区消费是从2010年之后才开始逐渐兴起。目前大部分一二线城市的水产批发市场都已经开始销售大菱鲆。从消费形式上看,酒店消费仍然是主体,家庭消费较少。近些年北方大菱鲆主养区及周边地区,大菱鲆家庭消费正在悄然兴起,每逢节假日,全家团圆,一般会准备一条较大规格的大菱鲆,不仅好吃,而且寓意全家平平安安、多宝多福。
(3)节假日效应。每年的五一、十一、春节是主要节日,在这几个节日附近,鱼价会随着居民消费档次的提升和需求量的提升,而得到显著提升。而过了这三个大的节日,价格又会有不同幅度的下跌。暑假里一些有“升学宴”和“谢师宴”的时间,以及寒假里聚会的增多,也会促进价格上升。
(4)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2006年、2015年两次药残事件,沉重打击了大菱鲆养殖业。确实有少数养殖户滥用药物,违反了国家法律。但更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媒体夸大事实,恶意炒作,赚取眼球和关注度。二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认知存在偏差。认知缺失极易导致民众恐慌,如同黑暗森林法则:由于对未知的恐惧而急于消灭未知。
按照媒体报道的药残量,即使每天吃100公斤大菱鲆,也仅仅相当于吃1片痢特灵而已,如果消费者能够明白这些基本常识的话,谁还会去关注这些所谓的药残新闻,即使媒体把这件事炒糊了,消费者也只会淡淡一笑。
三、2016-2017年鱼价预测
根据上述规律和影响因素,我们基本可以预测2016-2017年的鱼价走势。
1、从波动规律分析
2014-2015年鱼价低谷已经完成,未来必然走向上升。而且2015年7月份的药残事件打断了鱼价正常上涨趋势,今后1-2年内鱼价很可能出现一波报复性上涨,2016年底至2017年上半年,最高鱼价很可能突破30元/斤。
2、从投苗量和养殖周期角度分析
2015年上半年鱼价恢复上涨趋势,投苗量增加,但下半年急剧减少,大量鱼苗滞销,全年投苗量只有8000万尾左右(已考虑成活率因素),而且2016年第一季度投苗量明显低于前三年同期水平。因此,不出意外,2016底至2017年上半年,鱼价将持续上涨并维持一段时间高价运行。
3、从存鱼量和节假日效应分析
图2 2016年3月底大菱鲆主产区存鱼量(万尾)
从图2中可以看出,目前的存鱼结构是,两头少,中间多,这种结构导致的结果是:
(1)短期内成品鱼上市不会很集中,即便网箱鱼出鱼会使价格稍有变动,但影响不大。
(2)3-6两的鱼出塘的时候,量稍多,这部分鱼的出鱼时间约是2016年7月份前后,而经过五一这个大节日后,消费量已经开始上升;而且7、8月份正值暑假“谢师宴”,暑期消费量较大,从往年情况看,除特殊情况外,7月份是价格快速上升的起点。1-3两的鱼量较往年比量少了30%-40%,这会使得这批鱼供小于求,出鱼时间恰逢十一,价格会大幅上升。
(3)目前的这批一两以内的鱼,数量只占往年的50%,上市时会严重供小于求,这批鱼山东出鱼时间一般在春节开始出头鱼,直到明年五一前后,东北出鱼时间要往后延迟3-5个月,也就是说这批鱼也许会重新创造2012年的上升势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2016-2017年鱼价走势做出如下推测:(1)未来两年鱼价总体将呈现上涨趋势,但前提是不再发生意外事件。而且,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大菱鲆价格将逐渐趋于平稳,15-25元/斤将是新常态价格。(2)2016年五一期间,鱼价将会小幅上涨,预计可达15-18元/斤,随后由于上半年存鱼压力依然较大,会有小幅下跌。(3)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上半年,鱼价很有可能持续走高,甚至有可能出现一波报复性反弹,最高价有可能突破30元/斤。
根据我们的调查走访,2014年以来的价格下跌至少淘汰了30%的养殖户,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有三个,一是算不清楚养殖成本,不清楚用鲜杂鱼养鱼成本比饲料的成本高,这些人即使鱼价20元/斤都很难赚到钱!二是固执坚持使用鲜杂鱼,不知道鲜杂鱼会引起疾病,使成活率降低,他们舍得花钱买药,不舍得花钱用好料;三是管理粗放,导致鱼的生长速度降低,增大电费和用药费用。在行业新常态背景下,大菱鲆养殖赚钱只有一条路:正确的成本控制理念 + 高品质饲料 + 安全高效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