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防治蚜虫药剂种类的多样化,菜农在生产管理中对防治蚜虫用药的选择较为盲目,用药品种单一、随意加大药量等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用药方法不符合蔬菜无公害生产的科学用药要求,致使农药残留增加,而且导致蚜虫抗药性的迅速形成并逐年累积。为此,我们结合生产实际,初步选出以下几种不同类型的药剂进行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和供试品种
本试验设在西安市户县甘亭镇南河头村。试验地800平方米,土壤为壤土,耕层pH值为7.3,有机质含量14.42g/kg,肥力中等,灌水均一。供试甘蓝品种为8398(2004年3月15日播种,4月22日定植,株行距40cm×50cm)。
1.2 试验设计
每667亩用5%吡?高氯乳油(陕西秦丰农化有限公司)20ml、30ml、40ml,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大连凯飞化学股份有限公司)10g,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湖北钟祥二化)16ml,1.8%阿维?吡乳油(江苏苏科)30ml和空白对照(CK)共7个处理。小区面积20平方米,随机区组排列,4次重复,于甘蓝幼苗期每1株有蚜虫50头以上时施药,施药方法为喷雾。
1.3 施药方法及药效调查
施药当天为晴天,日平均温度18.4℃,采用隔行施药,以防药液飘散至其他小区。药前每小区随机取样挂牌5点,每点固定2株,共查10株;药前及药后1天、3天、7天、14天各调查1次活虫量,计算虫口减退率、相对防效,并观察药剂对甘蓝其他害虫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防治甘蓝蚜虫效果
供试的4种药剂中,药后1天,5%吡?高氯不同剂量处理防效分别为66.00%,71.36%,75.60%,与10%吡虫啉防效67.82%和1.8%阿维?吡防效56.36%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与4.5%高效氯氰菊酯防效33.4%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药后3天,各种药剂防效达到最高,以10%吡虫啉效果最好,防效达86.6%,5%吡?高氯次之,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药后7天,5%吡?高氯、10%吡虫啉、1.8%阿维?吡防效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4.5%高效氯氰菊酯的防效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药后14天,5%吡?高氯40ml/667亩与10%吡虫啉防效分别为52.36%,55.86%,其他处理防效均低于30%。
2.2 5%吡?高氯不同用药量间防治甘蓝蚜虫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5%吡?高氯20ml/667亩、30ml/667亩、40ml/667亩对甘蓝蚜虫在药后1天、3天、7天的防效均无显著性差异。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5%吡?高氯、10%吡虫啉、1.8%阿维?吡防治甘蓝蚜虫效果好,且明显优于4.5%高效氯氰菊酯。此外,5%吡?高氯、1.8%阿维?吡对菜青虫、小菜蛾等害虫具兼防作用,能达到一药多治和减少用药次数的效果。
从防治效果及防治成本等因素综合分析,5%吡?高氯使用剂量以20~30ml/667亩为宜。用药时一定要加足水量,喷雾均匀,使药效得以充分发挥。为防止蚜虫产生抗药性,建议与各类型药剂交替使用。
以上药剂(除4.5%高效氯氰菊酯外)在药后7天仍能达到50%以上的防效,而在药后14天大部分药剂防效较差。因此,建议田间施用应隔7~10天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