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获悉,目前北京市在外埠生产基地建设中呈现出农业龙头企业担当领头羊、以直接投资为主的多元化经营模式、以及首选环京地区成熟后向全国辐射的特点。仅去年,北京就新建外埠蔬菜基地3.9万亩,三地协同助力首都“菜篮子”供应稳定。
近年来,在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措施,鼓励全市农业企业与津冀有效对接,建设外埠生产基地,确保首都“菜篮子”长期稳定供应。
为深化区域合作,建立紧密型“菜篮子”外埠生产基地,提高首都“菜篮子”自给率、控制率,市委、市政府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鼓励支持北京市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流通服务企业到外地建设标准化种、养生产基地,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保障首都“菜篮子”不间断供应。相关部门数据显示,仅去年北京新建外埠蔬菜基地3.9万亩,截至去年底,已在津冀地区建设畜牧业外埠生产基地57个。
北京的农业龙头企业在外埠基地建设中,充当了领头羊角色,依托先进的科技管理优势,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体现了北京农业先进的生产力水平。如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河北三元工业园,集乳品研发、生产加工、物流于一体,与附近的定州牧场有机衔接,形成了“规模化牧场+现代化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
调查显示,北京农业企业建设外埠生产基地时,多数会优先在环京地区先行先试。随着企业外埠生产基地建设经验的逐渐丰富,产品市场也日益广阔,外埠生产基地建设也渐次向全国辐射。如顺鑫农业2007年开始在河北迁安、承德建设外埠生产基地,2010年后,除继续在河北滦平、肃宁等地建设生产基地外,还开始在山西阳高、陕西汉中和海南省等地建设生产基地,目前,该企业在全国已建成外埠生产基地15个。
在外埠基地建设中,还充分展现了“科技兴农”的首都农业发展模式,转化使用农业科技成果较多,不仅降低成本,提升效益,还带动当地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变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如方圆平安引进真空吸附式自动化播种机、智能温室大棚,采用信息化控制系统,减少农资消耗,降低投入成本;应用农业智能设备物联网,推行追溯码体系,实现了农作物从种到收全程可视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