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养鱼池里的水反复循环利用,实现了零污染排放;鱼池里的鱼儿不用药物,却个顶个鲜美,并且达到了《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NY5362—2010)标准。这些都是怎么做到的?近日,带着种种疑问,笔者跟随山东省招远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来到了位于辛庄镇宅上村的招远市发海海珍品养殖有限公司。
走进公司,一排排已建好和在建的养殖车间映入眼帘。在该公司工程师张建伟带领下,笔者来到公司的大菱鲆养殖车间。在车间门口,就能听到车间内传来哗哗的流水声,“我们以前养鱼,都是采用传统的流水模式,从井里直接抽取地下半咸水到鱼池里,利用完后直接排放到海里,这样不仅成本大而且对海洋也会造成污染。与传统养鱼模式不同,现在采用的技术,一池子水无需排放而是经过生物处理实现循环利用。这样不仅对海洋实现了零污染排放,而且我们养的鱼儿根本就无需用药,个个都肥美,绿色环保。张建伟滔滔不绝地介绍。
用活水岂不是更新鲜?张建伟解释说:“每种鱼都有自己的适宜生长水温,普通养殖户多采用传统的加温方法,在沿海打深水井,抽取地下海水后再人工加温,循环往复。升高水温就需要用煤。就加高水温这一成本已属水产养殖中最高的部分。而循环水养殖加温能一步到位,水体保持同一温度一直循环,也使鱼的生长速度稳定了不少。”
养鱼的人都认一个理:“养鱼先养水”。可咱这的水都不排放,怎么保持新鲜,鱼不会生病吗?对于笔者的疑问,张建伟指着池中流出的水说:“从池中排出的水我们会再次净化,采用生物膜净化处理方法,不添加任何药物,这种方法养出的鱼也没有药物残留,我们已经通过了山东省渔业厅的鉴定,颁发了《现代渔业示范园区证书》”。
据招远市海洋渔业局安全科科长付先基介绍,近年来,该局在招远市全面推行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严格产地准出制度,严禁不合格水产品出场销售,同时,结合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专项行动,重点检查全市水产品育苗、养殖是否存在使用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从源头消除水产品成品的质量安全隐患,保障市民餐桌安全。“2014年上半年,共抽检14批次水产品苗种、成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付先基向一行人介绍。
利用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方法,休渔期也能为市民餐桌提供充足的海水鱼。据了解,循环水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不仅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在养鱼过程中不使用药物,确保养出的鱼绿色无公害。新型养殖方式对促进该市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节约宝贵的地下海水资源、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