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为加快设施农业生产机械的推广应用,中央和江苏省级财政制定了农业机械化政策,将果蔬保鲜设备、田园管理机、喷滴灌设备、植保等8大类31个品目的设施农业生产机械纳入补贴范围,投入资金2.76亿元。各地根据本地特色主导产业需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加大对设施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同时,江苏省各级农机部门整合财政、项目和用户资金,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推广单位共建研发平台,引进试验示范适合本地区的先进机具,着力提高核心区机械化水平。
2013年,农业机械化政策以实施省科技攻关、农机三新工程等科研项目为载体,省财政投入2500多万元,加大新技术新机具研发和示范推广力度,特色农机装备的联合攻关和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围绕提升农业机械配置的系统化、规模化、智能化水平,高新科技型适用机具的比重较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设施蔬菜生产、加工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和"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重大农机化技术集成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一大批新技术新机具投入了生产,为推进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各地坚持行政推动、项目带动、市场拉动、宣传发动,加大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开展设施园艺业、设施水产业、设施畜禽业和产后加工机械的试验、示范和推广。2013年,新挂牌建设了26个省级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共挂牌建设省级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86家,其中58个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科技示范基地;省市县挂牌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达268个,示范推广微孔增氧、水果分级、小型保鲜、蔬菜移栽等20多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全省农机示范基地新增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面积超过650万亩,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张家港、江阴、常熟、武进、金坛等地设施农业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达60%以上,连续5年新增5个百分点以上。
在推进农业机械化政策水平的过程中,江苏省注重突出社会化服务,引导农机合作社装备高性能设施机械,发挥合作社机具、技术、人才优势,开展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服务。加大农机合作社高效设施机械化作业比重,提高投入产出比,推进设施蔬菜、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和林果业等特色农业产业长期稳定发展。目前,全省从事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合作社有1000家以上,设施生产机具超过10万台(套),开展设施农业耕种、育苗、施肥、灌溉、植保、收获、加工等专业化服务,年作业收入超过50亿元。
如何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依靠农业机械化政策推动,促进规模发展。设施农业发展初期,受农民认识程度和种植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发展速度缓慢。为此,各级农机部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为发展设施生态农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抓行政推动与市场引导相结合,提高农机推广效力。农机部门要积极向县(市)委、县(市)政府汇报,将设施农业机械化作为建设的重点,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充分利用政府的号召力,召开现场会,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财政安排农机推广工作经费用于试验推广设施农业机械。在此基础上,要建立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点,免费提供技术和机械,引导农民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
抓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推广设施农业机械。农机部门要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战略要求,将设施农业机械化列入工作日程,作为建设现代农业、推动农机化提前向高级阶段跨越的重大举措,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创新示范力度,积极示范推广大棚卷帘机、田园管理机、高效植保机械、喷灌滴灌技术、二氧化碳气体施肥技术、绿色农业机械化防控技术等。
抓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建设,组建设施农业服务队。农机部门要积极主动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指导和帮助,发掘农机合作社领头雁作用,提供信息服务与技术支持,把运作较好的农机合作社在全州示范推广,并引导他们向设施农业方面服务发展,通过机具入股、技术入股、人员入股等形式组建设施农业服务组织。逐步将设施农业建设成生产机械化,服务产业化、发展规范化。
此外,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需要积极整合农机科研、生产、推广、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力量,围绕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建立特色农机研发创新和协同攻关机制。通过项目带动等措施,引导农机生产企业加大机具研发创新力度,力争尽快突破关键制约瓶颈,为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提供装备支持。各级农机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各部门的统筹协调配合。加强调研分析,掌握现状,摸清需求,抓紧提出高效设施园艺、设施畜牧和设施渔业等重点领域或产业的机械化技术发展目标和推进措施,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年度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拟定评价指标,加大考核力度,切实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