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一亩园十亩田,那么我市27万栋大棚的效益是否等同于270万亩大田呢?
日前,记者先后到大同区、林甸县等县区采访,与棚室负责人及种田农民面对面、掰着指头算了一个对比账。
与室外零下20多摄氏度相比,大同区八井子乡温室大棚内却温暖如春,粉嫩的西红柿挂满了枝头。棚室主人李江告诉记者:“棚室一年四季都在忙,一栋大棚一年能收入二万到三万元。”
在我市,不仅李江的棚室眼下绿意盎然,全市27万栋棚室果菜飘香、钱袋叮当,全年可产果蔬40多亿斤,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
一个个棚室就是一座座24小时开足马力生产的“农田车间”。如今,棚室里的秧苗一茬接一茬,一年能赚两到三茬果蔬钱。
大棚的账算清楚了,一栋大棚一年的产值在两万元左右。再来看看大田账。
张春勇是四合乡合鑫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据他讲,今年合作社的1万亩玉米的平均亩产在1400斤左右,每斤按0.8元计算,亩效益为1120元。
可见,一栋大棚的效益是大田的10倍以上。
棚室的果蔬生产鼓了农民的“钱袋子”,好处更是看得见、摸得着,大庆农民感同身受。发展棚室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快速通道,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据不完全统计,果蔬生产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超过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