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药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2012年全球作物保护用农药的销售额为473.60亿美元。
农药的需求与人类对粮食及其他农作物需求密切相关。首先,从对粮食的基本需求来看,目前全球人均粮食产量(谷物)约0.35吨,全球年均增加约 8500万人口,到2050年,粮食产量需在现有基础上增加 70%才能满足届时可能增至91亿的世界人口需求;第二,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对肉、蛋等食物的需求上升,而生产1公斤牛肉、猪肉、鸡肉、鸡蛋,分别需要11公斤、7公斤、4公斤、3公斤谷物,从而对粮食的间接需求大幅上升;第三,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人类对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资料来源:根据《解放日报》2010年4月26日相关数据整理)。因此,从长期来看,农业对农药的需求将稳步上升。
(2)区域发展不均衡,亚太地区、拉丁美洲的部分国家将是农药需求增长的主要市场
从区域分布来看,亚洲为全球第一大市场,2012年作物保护用农药的销售额为124.78亿美元,占全球的26.35%,其他依次为欧洲、拉丁美洲、 北美和其他地区,但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药市场需求趋于稳定,增长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亚太地区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国家。与发达国家相 比,我国单位耕地面积农药消费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据证券之星网国信证券研究所相关研究报告,我国单位耕地面积农药消费仅8.6美元/公顷,约为美国的1/4,韩国的1/7,法国的1/15,日本的1/18),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形成发达国家主导的寡头垄断格局
从全球范围看,化学农药制造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垄断程度很高的行业。经过多年的重大并购重组,目前农药公司可以分为公认的两大集团,其中前6家世界大 型农药公司可认为是“第一集团”,包括先正达、拜耳、巴斯夫、陶氏化学、孟山都和杜邦,2012年该六大农药公司的总销售额为383.47亿美元,占全球 作物保护用农药市场的80.97%。
农药新产品开发成本巨大、周期长。根据Phillips McDougall的统计,研制一种农药新的活性成分,从开始研发到实现产业化,平均时间需要9.1年,研发费用达到2.1亿美元,而相对应的新型专利农 药利润率极高,六大农药企业已形成了“产权农药—丰厚利润—研发投入—新产权农药”的良性循环,农药新品种的开发已基本由这些公司垄断。
尽管专利农药的利润丰厚,但一旦专利期满即可被自由仿制,因此也有不少具备一定技术实力的外国农药企业把业务重点放在非专利农药的生产和销售领域,每 年的销售额基本保持在5亿美元以上,它们组成了世界农药工业体系中的“第二集团”,代表企业有马克西姆-阿甘实业有限公司、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澳大利 亚纽发姆有限公司、日本爱利思达生命科学株式会社、美国富美实(FMC)公司等。
前两大集团农药企业的销售额占到了世界农药终端市场销售额的 90%以上(按终端市场销售额计),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德国、美国和日本这三个精细化工工业最为发达的国家,而全球各地数千家中小农药企业争夺不到10%的农药终端市场以及通过向前两大农药企业供应农药中间体、原药或制剂来求得生存。
(4)农药产能逐步向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转移
跨国农药公司为了规避发达国家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规 定及降低生产成本,正逐步将农药的产能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由于发展农药工业需要较强的化工基础,对配套的基础设施也有相应的要求,目前能够承担这一任务的 主要集中在中国和印度两个发展中大国。虽然在发达国家销售制剂的价格(折百)较原药价格昂贵300~500%,但取得发达国家的农药登记需要很高的成本, 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农药企业在满足国内农药制剂需要的同时,更多的是以原药生产企业的身份参与全球农药的产业分工,即生产出合格的原药供应给跨国农药企业。
(5)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农药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农药在推动农业发展的同时,传统的高毒、高残留农药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以滴滴涕为例,由于其不易被阳光和微生物分解,对酸和热稳定,不易挥发且 难溶于水,残留时间很长,加上其独特的流动性,对整个生物圈都造成了严重污染。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科技水平的提高,高毒、高残留农药将逐渐退出市 场,为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农药腾出巨大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