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相一:会议多。
2014年的行业大大小小会议从年终开至年尾,行业内的几大媒体领航,《农民日报》、《中国农资》、《农资导报》、《农资与市场》、中国农资联盟、《农药市场信息》等都纷纷亮相;各种协会续航,中国农药协会、山东农药协会、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磷复肥协会、氮肥协会、各种联盟协作组,掰着指头算算,挺吓人,光这些封闭或半封闭论坛大大小小三四十场,行业还真吃不消。农观君预测,2015年行业各种会议还将持续发酵,企业得清醒认识,会议拯救不了企业,老老实实做基层服务吧。
怪相二:热追电商。
行业热点的平均周期是三年,农资电商也不例外。农资电商作为一个热炒的产物,从2013年底提及,2014年正式起步,农观君预测2015、2016这两年是白热化期。
最近有专家分析,农资行业是最不适合做电商的一个行业,想尝试的模式也仅有O2O。农观君在此有话说,不管成败与否,敢于尝试便是创新。哪个行业都有先烈,我们要给予做电商的更多理解和支持。
怪相三:忽悠升级。
最近很多专家讲课,置评大户时代到来,服务、技术将成主流,营销回归本质……农观君认为这些专家多半不下市场。如水溶肥,这个做烂的品类,国内很多产品效果都不相上下,谁卖的多谁卖的少往往谁造势造的好,谁的营销概念好。北方地区,近三年病虫害都偏轻发生,大田区很多优秀厂家销量不增反降,忽悠一方还夺先机另人费解。
怪相四:作物解决方案。
家电行业最早提出这一名词概念,但是几年营销变革,很多企业已经弃之不用,转投核心领域优势。2015年,农资行业或许有更多的厂家打着作物解决方案的概念去愚弄百姓。农观君想告诉大家,你是否知道什么是解决方案?你的方案能解决什么问题?你的核心优势在哪里?
怪相五:闯新三板。
本来新三板是个很好的东西,但农资企业一哄而上,人就黄金水果硬是让我们弄成白菜价了,只要舍得投钱都能上。笔者查到一组数据,很吓人,从2013年末至今,农资行业在新三板的有30多家,还有些经销商也在里面凑热闹。
评:你上新三板的目的是什么?没考虑清楚,请把用于运作上市的钱分给员工把,或许这样来的更快。
怪相六:人才难跳槽难。
最早说80后不靠谱,之后说90后不靠谱,当90后正当年的时候,我们忽然发现一个规律。近两年,跳槽的人都变得老实了,不爱跳槽了。前不久和几个老友一块吃饭,谈起这事,老友也说,本想90后干不久,没想到他们干的还好,没有80后那么多想法,相比弄个几年就想自己整的80后,90后老实多了。
评:农观君推测,真正不老实的家伙们,直接拒绝了这个行业,他压根就没进这个圈子。
怪相七:外企继续抢滩新型肥市场。
悉数中国的农资产品,种子就不说了,外企或外企的合资公司牢牢把持着种子市场份额;农药也不好意思说了,几大跨国巨头把国内企业压得喘不过起来,只好加点隐性成分继续对抗;化肥可以说,这玩意拼资源拼运输半径,老外感觉这东西不赚钱,只好卖点钾肥OK啦;说新型肥料吧,毕竟国内大多数农药肥料企业正在转型做这一类产品。据农观君观察,短期内,国内品牌还有价位上竞争优势;但长期看,随着原材、生产工艺等欠缺,外企后劲十足,但绝对不会出现类似农药一统天下的局面,区域优势品牌将成主流。ICL特肥、海法、SQM、康扑、意大利瓦拉格罗、美硼、世多乐……,该进入中国市场的基本都来了,准备开战吧。
怪相八:继续迷茫等待。
今年市场走一圈,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迷茫。行业平静期,大家并没选择主动去适应环境去改变而是选择坐以待毙,为什么了?我就在这个村卖,光靠这三大姑四大姨的还能不给我口饭吃啊……真的生意不好的时候,大家处境都差不多。还有些经销商原话我,我这辈子就这点出息了,再搞几年退休了,拼那命干啥,年轻人也要吃饭,给那些新来的点机会吧……反正孩子他们都不弄这个,再整以后还是给别人搞,慢慢折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