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梨花村村民孙启红终于拿到了期盼已久的20万元贷款,“想贷款,想了小十年,可过去太难了,房子、土地都不能抵押,想向银行贷款,连门都找不着。”这次孙启红贷到了款,主要缘于他有了一个新身份——梨花村信用互助合作社社员。
作为北京市唯一“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大兴区去年在梨花村成立了全市首家“农村信用互助合作社”。大兴区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村级信用互助合作社招募村内社员,大家共同出资设立专项信用合作互助基金,再由合作社与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将合作社吸收的股金存入银行账户,作为社员申请银行贷款的担保基金。
梨花村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文化村,不少旅游民俗户想扩大规模,却苦于贷款无门。村里要成立农村信用互助合作社的消息传出后,57户村民出资加入了合作社,担保基金达到了100万元,存入银行后还得到了“放大”。北京银行大兴支行行长助理赵一伟说,“虽然保障金仅有100万,但最多可以贷到500万元资金。”孙启红、星俊杰等5户村民,成为第一批拿到贷款的人,每人获得20万元贷款用于民俗旅游接待房屋的改造。
“村里成立农村信用互助合作社,最大的好处就是村民贷款不再为抵押物发愁了。”赵一伟说,这等于是将先期的审查,从银行放到了合作社。梨花村支部书记张俊臣认为,村里对村民更加了解,考察起来更准确,有助于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
对没有贷款意愿的社员来说,他们所出的股金也在“持续盈利”。“为了让大家乐于加入合作社,我们将这些保障金的存款利息上调到了5%,高于一般存款的3%,也就是说农民入股比存钱划算”,赵一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