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圣海路一路向南,看到“福收草莓”的指示牌,左拐,便到了姜福收的草莓大棚。一排排畦垄上悬挂着一簇簇白里透红的草莓,颗颗娇嫩的草莓在片片绿叶的映衬下,娇艳欲滴、丰盈成熟,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甜味。面对红彤彤、香甜的草莓,前来采摘的游客们喜上眉梢,拎着小篮子,开心地采摘又大又红的草莓。
“棚主”姜福收正笑盈盈地向游客们介绍怎样采摘草莓呢,一是要看草莓果实与蒂的连接处,成熟的草莓是红的,而且果实与蒂连接处的叶子向上翻开,越是成熟,翻得越向上;二是摘的时候动作要轻柔,以拇指、食指轻捏草莓梗,旋转摘下。
“奶油草莓真的是‘喝’牛奶长大的么?”“它们要‘喝’多少奶啊?”面对疑问,姜福收指了指旁边的牛奶桶说:“之前村里有养牛户,我就买鲜牛奶。现在养牛户不养牛了,我就去超市整箱批发大品牌纯牛奶。4个月的时间里能‘喝’掉60多箱牛奶。前一阵儿听说十多里外的侯家镇小洛村有养牛的,我每隔十天就去那里买15斤鲜牛奶。”
事实上,纯牛奶并不能直接浇给草莓“喝”,而是要经过稀释和充分发酵。否则,纯牛奶的蛋白质会使得原本疏松的泥土硬化,从而导致草莓根部烂掉。“我的草莓不仅‘喝’牛奶,还‘吃’红糖和各种维生素呢。”姜福收告诉记者,他的草莓全部按照无公害种植标准生产,土壤经过高温灭菌处理。育苗时,外施抗重茬有益微生物,内以熟大豆为土肥,猪粪、牛粪等农家肥作有机肥,从不施用化肥。棚内主要用蜜蜂进行授粉,产量稳定、品质有保证。“蜜蜂为草莓干活,我们不能亏待他们啊,”姜福收介绍道,“我专门买来纯花粉喂养小蜜蜂,可以自己觅食的大蜜蜂则用纯白糖喂养。”
在一个草莓大棚的墙边,记者发现了一个盖了黑布的水泥池。“这就是正在发酵的沼液。草莓进入旺长期后,我就用沼液作冲施肥。沼液中含有多种植物生长的养分,可提升草莓品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姜福收说,“利用沼液代替化肥,虽然产量低些,但免去了化肥农药可能带来的农药残留问题,种出来的草莓味道比普通的更甜更香。”
眼下,这三个草莓棚是由姜福收和儿子一起经营的,儿子负责管理,他负责生产。虽说现在儿子已然成了骨干,但老姜也不闲着。去年年底,姜福收和朋友合伙租种了50亩地,修建了一处3亩大的水库,准备建设连体智能大棚,专门栽种猕猴桃、樱桃、蓝莓等特色农产品,并起名为“福收生态园”。
在大棚地头的空地上,一排立体栽培的蔬菜水果特别引人注意。“那是我借鉴青岛菜农的种植方式栽种的试验品,有青岛马家沟芹菜和自家长的大葱、咖啡菜,还有风信子、非洲菊、百合、郁金香等花卉品种。”姜福收说,“经过试验,甄选出来的好品种将栽种在生态园内,力争打造出一个生态农业旅游景点,带动更多的农民科技致富。”
为此,姜福收还特意向他的老师——我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特聘专家孙培博请教,希望孙老师能给予技术指导。在得到肯定答复后,老姜笑呵呵地说:“自从在电视上认识孙老师后,每次打电话,老师都非常耐心地讲解。在孙老师的教授下,我的果蔬才慢慢种出了名堂。”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姜福收在和村民们交流时,经常听到他们反映如今的地难种不挣钱。于是,他便萌发了创办果蔬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们共走致富路的想法。在他的带领下,周围镇村的菜农、果农们积极出谋划策、踊跃报名参加。如今,合作社已进入筹备阶段。
谈及今后的打算,姜福收信心满怀:“待更多农户联合入社后,我们将逐渐摆脱靠天吃饭、单打独斗的模式,实现抱团闯天下、携手唱大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