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酱产业是新疆三大农业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出口量约占全国的70%,在新疆自产出口产品创汇中居于首位,创汇额度约占新疆自产食品农产品出口的80%。与传统农产品相比,番茄酱产业使新疆农户收益明显。但存在的无序竞争、缺乏竞争力和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偏低等问题,制约了番茄酱产业的良性发展。
兴衰周期
2014年,新疆种植加工番茄113万亩,较2013年增长了29%。出口番茄酱78.33万吨,同比增加28.88万吨。但出口价格却从2013年的1280美元/吨,下滑至1000美元/吨以下,而且出口欧盟、俄罗斯和日本等传统的重要输入国的数量逐年减少。据分析,产能扩张、产量增加、人民币升值以及进口国货币贬值,如俄罗斯和日本,是造成出口供求不平衡、出口价格下滑的主要原因。
2008年至2011年产能逐年大幅增加,2009年的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出口价格下跌至580美元/吨。为扭转不利的局面,生产企业自2012年起普遍采取限产保价策略,2013年开始回暖,最高达到1280美元/吨,同比上升30%左右。但新疆出口番茄酱生产企业在2014年纷纷扩线增产,其价格再次急转而下。
初步预计,2014年出口量约64万吨,较2013年增长76.21%左右。但出口到欧盟、俄罗斯和日本等传统进口国的数量却逐年减少。2013年,出口意大利的番茄酱下降了49.74%,仅为3.12万吨;出口俄罗斯的番茄酱下降了18%,为7.81万吨;出口日本的下降了6%,为4.46万吨。上述国家出口下滑的主要因素是货币贬值,导致国外客户购买成本大幅增加。
低端循环
2013年番茄酱出口价格回暖,内销市场风声水起,95%以上是大包装产品。近年来内地小包装加工业发展很快,2013年新疆有13万吨以上的出口大包装,以内销形式销往内地加工成小包装再出口,导致2013年我国大包装番茄酱(大于5kg)出口降幅较大,同比2012年减少12.9%。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点:
一是产能过剩,无序竞争严重。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企业扩张和无序竞争一直是制约新疆番茄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瓶颈。截止目前,新疆番茄酱出口备案生产企业共有100家,产能达到了160万吨。产能扩张、产量大幅增加造成新疆番茄酱出口供大于求,出口番茄酱价格下降成为必然。
二是成本上涨,价格优势失去。自2009年以来,新疆番茄产业逐步陷入亏损局面,举步维艰。一方面,由于国内原材料、劳动力和运输仓储等各类成本的上涨以及人民币不断升值等因素,我国番茄酱生产成本提升明显。2009年之前,企业生产成本约为800美元/吨以下;2014年,企业生产成本约为1000美元/吨,甚至高于美国同期成本,以低廉价格和巨大数量占领市场的局势已被打破。
三是缺乏品牌,产业水平偏低。新疆主要是以原料性大包装番茄酱为主,缺乏知名度高的品牌,出口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尚不能左右国际市场价格。特别是随着美国番茄业的扩产和出口增长,我国企业必然为降低成本而减少对质量安全管理的投入,造成质量品质下降,其结果导致了产品竞争力下降和市场缩水。
路在脚下
针对目前现状,建议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要全面加强对番茄产业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一是扶持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减免税费、加快通关速度等措施鼓励企业进行产业技术升级。二是严格控制番茄生产企业和生产线的扩张,提高企业的准入门槛。三是建立健全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具有合同制约力的订单种植生产,在保证原料收购质量的前提下,稳定收购价格,提高订单履约率,保证番茄原料质量,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四是制定统一成品销售价格,避免恶性竞争。五是加强在番茄种子研发、种植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扶持力度,并向下游产品延伸。五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在引导推进国内市场开发的同时,开拓新兴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