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丁建广:菜书记带领村民致富记

   日期:2014-06-17     来源:德州新闻网    浏览:117    评论:0    
核心提示: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如何避免菜贱伤农?农民传统的种卖菜模式要进行哪些变革?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蔬菜种植专业村探访。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如何避免“菜贱伤农”?农民传统的种卖菜模式要进行哪些变革?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蔬菜种植专业村探访。
 
  一幢幢居民楼鳞次栉比;健身广场上孩子们追逐嬉闹,老人们或悠闲散步,或围坐下棋。近日,记者来到禹城市辛寨镇梁河社区,正感叹这里的优美环境时,社区副书记丁建广走过来说:“我们社区居民不光住得美,收入也比以前高了,我带你去看看我们的‘金矿’。 ”他说的“金矿”就是距社区不远的绿鑫农业产业园区。
 
  老丁感到最骄傲的事就是带领大家靠种菜过上了好日子,自己也被乡亲们称为“菜书记”。
 
  种菜:让黄土生黄金,农民敢想敢做
 
  走进园区,10多个贴着大红喜字的大棚格外惹人注目。 “这11个棚都是我承包的,6个种黄瓜,5个种西红柿。 ”社区居民梁玉虎说。
 
  跟着老梁,记者走进他的蔬菜大棚。郁郁葱葱的绿色藤秧间,鲜艳欲滴的西红柿点缀其中。 “现在有了大棚,咱这收入可高了,日子越过越滋润。”老梁十分满足地说。可当初,他并没有什么热情:“说实话,我最初并不愿意种。虽知道种大棚比种粮食挣得多,但一没资金、二没技术、三没经验,真没有那个胆量尝试。 ”
 
  走出老梁的大棚,放眼望去,梁河社区占地近300亩的68个蔬菜大棚昂然挺立,可谁能想到,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空地。
 
  相比普通露地蔬菜,大棚种植成本高,对技术要求也高。怎样让农民转变生产方式?“盘活土地,让黄土生黄金,以产业谋发展,是我们村最根本、最现实、最长久的出路。 ”丁建广说。
 
  2009年,丁建广高票当选为梁庙村的党支部书记。他见种植大田作物效益不高,便先后4次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寿光参观蔬菜大棚种植。为增加保险系数,从技术到资金,从服务到理念,他都提前做足准备,让农民吃下“定心丸”。
 
  “致富人领头铺路,有合作社做后盾,我们才敢真正放胆去种大棚菜!”谈起这两年种植经历,老梁不时感慨。
 
  卖菜:致富能手+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不愁销路
 
  “在地头吆喝,靠推车卖菜”的传统经营模式已被市场淘汰,帮民种更要帮民卖。
 
  2010年11月,丁建广流转土地360亩,投资1500万元建立了集蔬菜种植、苗木推广、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绿鑫产业园,一期建有120个长122米、宽15米、高5米的大棚,并注册了“绿康源”商标,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统一育苗、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还与省农科院、寿光蔬菜研究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他们所生产的西红柿和黄瓜,因品质无公害而高出市场价五六毛钱,每棚年均利润4至5万元,村里所有的留守妇女劳力都来这里打工,每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
 
  “以前园区是搭伙式管理,雇佣工人干活,按工时发工资,有时出现工人工作效率低、责任心不强、个体监督困难等情况。现在全部承包给农户成立家庭农场,根本不需要监督,效益还成倍提升,我只在提高服务上多下功夫就行了。 ”丁建广说,组建家庭农场,一方面提高了园区管理效率,让投资人腾出时间提高园区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解放了农户,让他们重新回到自己熟悉的土地,成为职业农民,最大限度释放了他们的积极性。
 
  打破以往种出来再找市场的常规,建立“致富能手+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真正实现先寻市场、后种植的“订单农业”。如今,绿鑫产业园区已成立家庭农场35个,主要销往北京、天津等大型蔬菜批发市场,还与部分超市对接,实现绿色蔬菜直销。 “农市对接”“农超对接”的流通渠道,真正让农民种菜后不愁卖。
 
  养菜:盼政府多扶持,助农民收益奔上“高速”
 
  “缺技术,盼技术。 ”当记者问到种大棚菜最缺最盼什么时, 80后新生代农民梁祖卫与老梁一样不假思索地回答。放弃外出务工,改种大棚蔬菜的梁祖强目前承包着3个大棚。 “以前没种过,蔬菜生个病就不知咋处理。现在园区请了好几个技术员,他们隔几天来指导一次。 ”梁祖强说,技术员是众人眼里的香饽饽,每次来,大家都抢着让他们上棚里转转。梁祖强的“所缺”和技术员的“吃香”折射出大棚蔬菜“不菲”的技术含金量。
 
  “有钱才好办事,发展大棚菜、提高土地利用率,也需要大笔资金。下一步,我们想试试寿光的模式拓展市场,这样集体能多些收益,农户收入也更能上层楼。 ”丁建广说,种植设施蔬菜需要细致入微的照顾。这种照顾除了依靠农民自己勤劳的双手,更需要政策、资金、科技、服务等扶持。只有多种力量共同给力,才能真正让农民靠菜富起来。
 
  记者手记
 
  “订单农业”破解“菜贱伤农”迷局
 
  古语云:“米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菜农之伤,敲响的不仅是警钟,更是一道市场经济条件下,该如何保护农民生计、保障市民菜篮子的长期命题。
 
  蔬菜滞销难销,最直接的问题出在市场对接不到位。如何完成蔬菜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对接,这是关键所在。要解决丰产不丰收的问题,就需要大力推进产销衔接,减少流通环节。积极推动农超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鼓励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等流通企业、学校、酒店、大企业、社区等最终用户与菜农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降低对接门槛和流通成本,扩大对接规模。同时,还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和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为菜农组织蔬菜生产和销售提供决策依据,提高针对性。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