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四川:种植大棚蔬菜发展循环农业 农旅结合助推产业发展

   日期:2014-06-17     来源:北纬网-雅安日报    浏览:285    评论:0    
核心提示:  11日,29岁的芦山县飞仙关镇三友村禾茂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李小红,背着一筐辣椒和番茄到市场上售卖。  这是三友村禾茂
 
  11日,29岁的芦山县飞仙关镇三友村禾茂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李小红,背着一筐辣椒和番茄到市场上售卖。
 
  这是三友村禾茂组村民用大棚栽种出的第一批蔬菜。
 
  作为当地产业重建的重要内容,从3月底开始,三友村禾茂组村民开始尝试种植大棚蔬菜,打造绿色品牌的大棚蔬菜种植示范基地,探索有机农业发展之道。
 
  大棚种菜村民尝甜头
 
  远远望去,禾茂大棚蔬菜种植基地上,白色的竹架大棚格外醒目。大棚里栽种的茄子、番茄、黄瓜、冬瓜长势良好。
 
  “长得都还不错。”禾茂组组长、禾茂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朝西走进菜地,给辣椒除草。
 
  大棚蔬菜基地所在地,去年还是一片油菜地。农房重建陆续完成后,村民们开始琢磨未来该发展什么产业增收致富。
 
  “禾茂组原本就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但是以自给自销为主,没有形成规模。”李朝西说,产业发展就要选择符合当地条件的特色农业产业。恰好中国扶贫基金会和深圳慈卫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在三友村有一个社区生计项目,鼓励村民打造绿色品牌的大棚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并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
 
  项目启动后,三友村禾茂组的15户村民把自己的土地同其他村民进行了互换,集中在村内一片30亩的土地上立起了一座座白色大棚,并在4月注册成立了禾茂大棚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经过两个多月,大棚内的番茄、辣椒等蔬菜率先“出炉”。合作社的成员们也尝到了科学化、规模化种植的甜头。
 
  “要看温度也要看湿度,大棚里种蔬菜,考虑的因素不少。”合作社成员刘明春表示,由于薄膜可以控制水分,蔬菜的产量提高很多。
 
  “现在看来,每个大棚种植的蔬菜长势都不大一样,有的大棚里菜苗根茎比较弱小。”李朝西介绍,下一步,合作社将继续提高蔬菜种植的质量标准,并把竹子搭建的大棚改成钢棚。
 
  目前,合作社正和成都一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接触,商谈未来蔬菜种植、加工、储藏、销售的合作模式。李小红预计,随着大棚蔬菜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多村民加入到合作社。
 
  产业发展未来有盼头
 
  清澈的河水蜿蜒迂回流过三友村,受地理环境制约,当地村民进出村主要依靠一条铁索桥。灾后重建规划的国道351线,正好从村后通过。届时,三友村与外界的联系会更加方便。
 
  飞仙关镇也看到了国道351线的贯通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地理优势。该镇党委书记姜平介绍,飞仙关镇将以三友村、朝阳村、凤凰村、新庄村新村聚居点为中心,在“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川西田园生态长廊。
 
  市直机关驻飞仙关镇群众工作组也给三友村禾茂组发展循环农业、休闲农业提出了建议:建设一个野猪标准化养殖场,利用蔬菜残叶养猪,配套修建沼气池,解决蔬菜用肥问题,“猪—沼—菜”循环农业发展,解决养殖业普遍存在的面源污染问题;利用退耕还林,发展一个林下养鸡场;建设一条从田园到山头的旅游通道,形成一个小环线,将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耕文化融为一体,展现给游客。
 
  “顺河一带可以开发农家乐,种上小樱桃、无花果等观赏性强的植物,吸引游客前来休闲度假。”李朝西指着离大棚不远处的山脚,谈起了未来的发展。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