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果梨,鞍山特产!在鞍山东部山区已形成农业特色产业。然而,直至目前,仍以鲜果销售为主的南果梨,却因其采收后自然存放只有7-10天的致命弱点,加之不分地域的大面积盲目扩植,近年来常常“丰产不丰收”“梨贱伤农”。同时,质低口感差的南果梨大量冲斥市场,也使南果梨的美誉度下降。
如何把南果梨这个特色产业提档升级为强势产业?近期,在采访“王桂兰式好干部”、市人大代表、海城市马风镇祝家村党支部书记姚吉利和他带领的祝家南果梨种植专业合作社时,记者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合作经营抱团闯关、科技把关提升品质、创新思路拓展营销。
严冬腊月、数九寒天。马风镇南果梨产地批发市场气调库中,却是一派热闹的景象:满载的运梨车每天不停歇地开往北京、沈阳,金黄泛红的优秀南果梨,出库就是12元/公斤,这还是长期合作给的优惠价。扣掉储存成本,每公斤比秋收时至少要多收入2元钱。祝家村的南果梨不愁卖,还能卖上好价钱,这都得益于姚吉利们8年前开始的合作社生产经营。
群山环抱、山青水秀的祝家村,“九山半水半分田”,全村15000亩土地中,山坡南果梨园面积就达10000亩,南果梨是村民唯一赖以生存的主导产业。然而,在大丰收的2007年,祝家村的果农却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各产区普遍大丰收,信息闭塞、销售不力,祝家村当年产梨700多万斤,有1/3鲜果烂在了树上,就卖出去的,也没卖上好价钱。
痛则思变!当年,果树专家出身的43岁村党支部书记姚吉利带领村两委班子提出了当时在村民们看来超前而又陌生的方子:成立合作社,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独闯的农民组织起来,实行品种、购药、标准、检测、标识、贮藏、销售“七统一”管理,大家形成合力共同开辟市场!
新生事物,接受难。2007年11月,合作社成立,当时入社的只有姚吉利带领的21名村干部和党员,总共筹集了30万元。2008年秋,合作社经营成效显著,年底,社员就增加到280户;建产地批发市场,最多时合作社账面入股存款高达1000多万元。如今,合作社的社员已经有460多户,并突破了一村的束缚。
要想有好的市场,必须有好的品质和好的货源。
合作社与北京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等大专院校和国家科研部门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专家深入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手把手地用科技武装果农,让他们掌握剪枝、嫁接、授粉、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稀果等方面的新技术,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入社的所有果园都推广了物理化和生物化防治病虫害新技术,在我省果园率先用悬挂杀虫灯杀虫技术,生产绿色无公害水果。同时,合作社也大力进行果园的现代化设施农业建设,通路、通电、通水,高科技的防恶劣气候措施,果农们全力摆脱靠天吃饭的窘境。祝家南果梨种植专业合作社出产的南果梨皮薄、肉细、芳香四溢,成为鞍山南果梨中的翘楚!
农产品市场竞争是激烈的,依靠合作社健全组织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实行现代化经营网络,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才能实现与大市场的“无缝对接”。
2008年,祝家南果梨就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宇光”牌商标。如今,祝家南果梨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宇光”牌南果梨从培育新品种到采用新技术授粉,从剪枝到稀果,从全方位管理到采摘,乃至储藏、包装、标识标注,层层环节严格执行国家规定,不但获得了“3·15”知名品牌认证,被我省评定为“农产品出口原料和生产基地”,跻身“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追溯试点”,还获得南果梨出口全国唯一合作社示范社资格和“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殊荣。正是这些金字招牌,助推祝家南果梨占稳在北京和沈阳果品批发市场的市场份额,并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大超市实现了成功的农超对接。同时,通过阿里巴巴等店商网络,把南果梨卖向全国各地,并实现了出口。
合作社在马风南果梨产区的中心位置建设的南果梨产地贮藏批发市场,2014年销售量已达8000多万公斤。同时,由于这个批发市场打通了销售渠道,不但使马风全镇年产8000万斤的南果梨销售顺畅,每公斤还增加收入0.6元。在市场院内的66个保鲜库也陆续储藏鲜果3000多万公斤,延长了果农的销售期,也让果家增加了收入。
2013年,中央1号文件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祝家南果梨种植专业合作社再创新,积极推动土地、果树、产权流转,实现集约经营。如今,祝家南果梨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的“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使南果梨的产品认证、检测、分等分级、包装等采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运保鲜等完全能够按照国家标准操作,赢得了更为稳定的市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水果标准园(南果梨)基地、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祝家村全村1560人,2014年仅南果梨一项人均年收入就有2.6万元。
目前,姚吉利带领祝家南果梨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在积极突破南果梨深加工的瓶颈,努力推出高附加值的南果梨产品。让南果梨产业更强更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