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是参加朝阳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委员们报到的日子。一大早,在大会提案组,提交上来的第一份提案——《关于进一步拓展我市设施农业规模总量的建议》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兴趣。这份提案就朝阳市设施农业发展进入新常态下如何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提案的提交人——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市设施农业管理中心副主任席海军代表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就这份提案给记者作了详细的介绍。市委、市政府从2011年6月份百万亩设施农业工程完成之后,已连续三年多狠抓新建温室大棚的提质增效和弃管闲置棚的恢复工作,设施农业总规模达到185万亩。目前,百万亩设施农业工程中绝大多数新建温室大棚已经进入了常态化高效生产,我市设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提案中分析,我市设施农业将朝阳种植业面临的“干旱少雨”劣势,转变成“光热资源丰富”的优势,是我市种植业中最具优势的产业,农业产品种类多,不仅有蔬菜,还有食用菌、果树、花卉、棚内养殖,且后者种植面积比例在逐年增加,多种类的产业格局足以抵抗市场风险;但目前还有拓展潜力,不能松懈。从全国设施农业蓬勃发展的趋势看,我市若停止扩充总量,现有的规模优势将迅速被发展快的地区取代,就会丧失竞争力;对于农业产业化来说,规模不足是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不起来的一个主要原因。一些地方的设施农业效益还不够好,决不是设施农业面积太大,恰恰相反,还是在于我市的规模不够,还没有真正形成强大的生产基地、集散地,市场还没有真正做起来。只有规模化,才有高效化。
市委书记蹇彪在市委九届八次全会报告中强调:大力推进设施农业扩量、提质、增效。明确了设施农业的主攻方向。为继续推进我市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这份提案在规模扩张方面提出以下建议:行政推动。在持续扩大设施农业规模总量上,政府还应充分发挥扶持引导作用。应切实加强对设施农业的领导,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在资金、科技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品牌打造、土地流转方面,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政策调动。设立设施农业专项发展资金,突出扶持增量、扶持农民、扶持规模的原则,引导设施农业集聚发展。继续延续百万亩设施农业建设中关于设施农业生产区、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大棚建设补贴资金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制定具体有效政策,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市场拉动。积极适应产业化、市场化规律和要求,以工业化思路和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利用规模效益,比较效益来调动企业大户、农户从事设施农业的生产积极性。同时,积极推进中心城区的中国北方最大的设施农产品(蔬菜)集散地建设,尽早改变“买方市场”为“卖方市场”的营销模式,通过市场拉动,推进规模迅速扩张。典型带动。积极组织群众到市内设施农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小区参观学习,与种植大户面对面交流,进行效益分析对比,坚定农户发展设施农业的信心,激发他们建大棚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