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为何要与县委书记座谈?县委书记群体到底特殊在哪?县,作为当代的行政管理分类,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又有着怎样的位置和作用?如何将县的职能发挥到最大?这是在社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关键。
发展经济是基础
正所谓,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只有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增加百姓幸福指数,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正拥护。
县委书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进程中“一线指挥部”里的“一线总指挥”。他承担着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作用。
那么,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作为县域一级的衣食父母官,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得发展经济。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自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县域”这个概念开始,到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强调“发展县域经济”,这预示着它已经被提到了日程上,种种迹象和现实表明,中国走向县域经济时代已经是大势所趋。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推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如何获取比较优势的可靠途径发展地区经济?这也是作为作为基层领导干部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如何发展县域经济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中,中国县域经济形成了农村性、地域性、层次性、综合性和不平衡性等基本特点。县域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认清自己的区位优势,坚定不移发展特色经济,探索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径。即,县域经济贵在坚持地方特色。
像以湖南等中部地区为例,它既没有东部高速增长的民间投资,也没有西部强力的国家投资和政策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呈明显劣势。客观地讲,导致这方面的原因既有自然方面的因素,又有历史方面的原因,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任何单一的发展思路对中部县域经济发展都是无能为力的。
发展中部县域经济必须要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战略性眼光,要立足自身经济发展阶段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充分发挥它农业经济的明显特征,扶持与发扬特色经济,通过实施整体战略来解决。像湖南邵阳市,它是一个农业大市,“三农”问题是它现代化前进道路上最大障碍。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市上下同心协力,使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借此,当地政府以及各企业人士纷纷献计献策,渴望将其与市场接轨,发挥其本土特色。而去年中国惠农网县域产业带的出现,无疑是让世人眼前一亮。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我们发现,“惠农县”产业带模式就可以成为那双助力县域经济腾飞的‘翅膀’。
产业带动县域经济
去年8月份,为解决各县域农产品“滞销”“贱价”等问题,中国惠农网率先在邵阳洞口开辟实施了“惠农县”产业带计划。
自中国惠农网在邵阳开辟洞口产业带以来,势头颇为良好,获得了当地政府以及农商的广大拥护。同时,也带动洞口县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逐步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优化农产品的流通渠道,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截至目前,已经相继形成以邵阳为试点基地,武冈、隆回、新宁等地的施行的状态,就在今年开年之初,率先建立了“南国药都”产业带,这是第一个开辟的专业产业带,也是继洞口、邵东等产业带之后的第五大产业带。
“县域经济产业带”是中国惠农网B2B业务在地方落地的具体服务形式,他根据各地区产业的特点,搭建B2B行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并依托中国惠农网庞大的电商运营资源,联合各级省、市县政府合力打造的以解决农产品销路、打造农业品牌,展现地域特色的特色电商平台。
它通过平台+政府+企业的合作形式构建的产地直供农产品消费模式,助农业转型跨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或许这就是电商助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惠农县模式”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