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静宁,记者听到看到最多的是与苹果有关的话题和由此带来的变化。苹果产业在让群众致富的同时,也让一批果品龙头企业迅速壮大发展起来,形成了产销一体的良好发展格局,让静宁苹果漂洋过海声名在外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静宁苹果产业的发展,对甘肃各地区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有着积极地引领和启示作用。
位居“第四”的静宁苹果
在静宁,与苹果有关的故事是一个接着一个。
最近,在静宁流传最为广泛的一个故事是从静宁走出的经济学家马光远为家乡的苹果做宣传。马光远在一些电视台的财经节目中宣传,“静宁苹果是继夏娃、牛顿、乔布斯之后的第四个苹果。”
马光远这一说法的背后是,2014年静宁县建成“百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大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01.2万亩,占耕地面积68.8%,跻居全国县(区)苹果种植面积之首。
静宁县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目前,静宁苹果已成为农民脱产致富的支柱产业,果品总产量达到60万吨,产值24亿元。
静宁县务果能手雷托胜,家里去年7亩苹果园收入达到30多万元。“家里共有12亩果园,挂果的有7亩,去年每亩果园收入在1万斤,每斤苹果的收购价在5元到6元之间。”雷托胜说。
现在,静宁县农民人均果品产业收益32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6%,全县有14.8万人依靠发展苹果产业实现了稳定脱贫,苹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静宁县政府一位领导告诉记者,从去年苹果采摘销售到目前,全县新增了5000辆小汽车。购买小汽车的都是当地的果农。
静宁苹果先后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绿色产品、良好农业规范、出口创汇和中国驰名商标5张国家级名片,红富士苹果被评为“中华名果”、“中华金果”。
龙头企业的引领效应
红红火火的苹果产业,让以静宁县庆源果蔬贸易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记者1月15日在静宁县仁大乡南门村的庆源果蔬贸易公司看到,200多名当地的妇女和小伙子在公司里忙碌着,在生产线上分拣包装装车。“现在正在分拣包装的这些苹果都是出口到泰国的。公司严格按照无公害化标准贮运生产,产品优良绿色环保。公司的苹果出口规模每年都在扩大。”静宁县庆源果蔬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孝说,在苹果收购的旺季,公司的季节零时工在400人左右。
为建立现代化的生产、加工贮藏、销售、外贸企业,李明孝的这个土生土长的果蔬贸易公司先后引进了中美合资冷凝器、台湾自动选果器,通过电脑操作,在电脑上将苹果的重量、规格设定后,选果器可以根据要求自动选果。
作为静宁县果品龙头企业里的佼佼者,静宁县庆源果蔬贸易公司主营产品富士、花牛、秦冠苹果,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把静宁苹果销往国内各大城市,并出口到印度、泰国、印尼、中东迪拜等国家和地区。
中国农业银行甘肃分行去年10月底开通的“金穗e融”系统的“融通、融资、融智、融商”“四融”平台在庆源果蔬贸易公司里设了终端机,引导当地农户在终端机上发布农产品信息,在网上交易买卖苹果。“才两个多月,这一台终端平台就实现交易额1.2亿元。”静宁县农行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正因如此,1月15日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李振江在静宁调研中国农业银行“四融”平台建设时,在静宁县庆源果蔬贸易公司考察了这一平台运行的情况。李振江在考察时表示,农行姓农,一定要把服务“三农”做好,按照农民和企业的需求设计产品,做好服务。
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互联网金融部副总经理张蓉告诉记者,农业甘肃分行为农户和龙头企业提供服务的“四融”平台自去年10月底在定西和平凉开通以后,两个月时间全省交易量达到4.3亿元。
毋庸置疑,在静宁苹果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中,以庆源果蔬贸易公司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依靠苹果产业,静宁县建成了贮藏营销、包装配套、加工增值龙头企业50多家,果品贮藏能力43万吨,加工转化能力7万吨,纸箱生产能力3.1亿平方米。还成立了静宁苹果产销协会,发展专业合作组织48家,初步形成了种苗繁育、技术推广、贮藏增值、加工转化紧密衔接,产前、产中、产后相互配套的产业体系。
现在,静宁苹果产业已形成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营销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良好格局,已成为全国市场上的佼佼者。依托静宁苹果的巨大品牌优势,静宁周边县区的苹果产业也纷纷发展壮大起来,苹果产业的带动效益日益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