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吃的绿色,吃的健康已成为人们对饮食、养生的新要求,有机蔬菜也因此逐渐成为了市场的新宠,大大小小的超市蔬菜货架上不仅都有有机蔬菜的“一席之地”,有的还辟出了有机蔬菜专区。日前,记者向有关专家请教有机蔬菜的概念,得到的答案是: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有机生产技术标准生产的蔬菜,即禁止使用任何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和转基因工程技术,以保证蔬菜具有无污染、富营养和高品质的特点。其安全、自然的生产方式,不仅使有机蔬菜无化肥农药残留,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而且口感俱佳,并已被证明比普通蔬菜更具营养价值。那有机蔬菜与普通蔬菜有何不同?它是如何生产的?为何能够热销走俏?随后,专家向记者推荐了济宁市有机蔬菜种植的一个代表:位于汶上县军屯乡的山东济宁丰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记者试图在这家有机农场里找寻答案。
时值冬月,寒风凛冽,田间的越冬作物还在翘首期盼着春日的暖阳,而在丰泽农场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的大棚里温度却已达25℃,一派绿意萌动、生机焕发的景象。工人们为蔬菜大棚穿上了厚厚的“防寒服”,并加大了送暖力度,种植的黄瓜、西葫芦、南瓜等蔬菜刚采摘下来就被订购一空,产销火热。农场负责人高兴地对记者说:“我们的有机蔬菜全部是有机产品,口感好、品质优,很受市场的青睐。”
一提起有机蔬菜,很多人都会认为是不用化肥、不打农药的蔬菜就是有机蔬菜,“这样说并不全面,有机蔬菜的种植要具备三大条件:空气、水和土壤都不能被污染。”农场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丰泽农场位于汶上县军屯乡,地处我市偏远山区,是一个以农业产业为主导的乡镇。“有机蔬菜对环境的要求很严苛,要远离污染,土壤中不能含有过高的重金属,水源更是关键,就连空气都是有要求的。种植过程中不能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制品,采用的是绿色的有机肥,除草、灭虫都采用物理方法。而这里恰好远离城市,没有雾霾和汽车尾气污染,没有生化企业的超标排放。我们通过深水井取岩层水浇灌蔬菜,改良土壤,加速了残留物的降解,使土壤得到净化,这样有机蔬菜的种植才算是有了基础。”
记者来到一处刚刚建起的种植大棚,已经到了栽种的时节,大棚里却不见作物。技术员对记者说:“为了保证土壤的质量,我们先对土地进行了翻整处理,然后上有机肥,最后要用一年的时间养护这片土地,来年才开始栽种,没有好底子,是长不出好蔬菜的。”
借助当地政府的扶持政策,丰泽农场流转土地1300余亩,有机蔬菜大棚种植区、经济林区、观光采摘区等分布其间,30多个品种的各类有机蔬菜、瓜果伴着季节的更替,相继成熟,再经过工人们细致地进行分级、包装、装车外运……最终来到市民的餐桌。“我们不光是为了做大有机蔬菜的产业,更是要把一种现代农业的理念传输进来,在我们的土地上付诸实践。”负责人向我们介绍道,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最大区别就是种植和养殖方式的不同,传统农业是经验+劳动密集的方式,而现代农业是科学+集约化的方式。两者比较不难看出后者降低了单位成本,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效益,前者则反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农民因长期打工而会变成城里人,绝大多数不会再返乡当农民,而留在农村的大都在50岁以上,过上若干年也会慢慢丧失劳动能力,土地就会成为这些人的负担。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参与土地流转,向专业化大型农场发展。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不仅带来雄厚的资金,更重要的是把科学技术和先进理念引入农业,真正实现从种植“到“管理”再到“销售”的一体化。
此外,记者还发现农场里种植的不是常见的蔬菜,除了黄瓜、西红柿,其他的看着熟悉却都叫不上名字,蔬菜前的标牌上写着“仙丹黄瓜”、“白茄”、“香蕉西葫芦”等,工人们告诉记者:“像香蕉西葫芦是一种外形酷似香蕉,果皮为黄色的西葫芦,是美洲南瓜中的一个黄色果皮新品种,除含有较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矿物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外,还含有防癌物质,受消费者欢迎。”记者了解到,这些市场前景看好新蔬菜品种,都是技术专家们精心挑选的。丰泽农场目前已经成为山东农业大学、济宁农业学校和济宁农科院的教学实验基地,形成了省、市和农场技术员为一体、上下联动的科研技术团队,专家、教授们在种植一线指导生产和病虫害防治,有机蔬菜的质量和产量都得到了有效保障。“搞农业的,自己都吃不上安全的蔬菜,种地还有啥意思!我们之所以种植有机蔬菜,除了想保证食品安全,也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农场的植物可以释放大量氧气,就是一个天然的氧吧。”农场负责人向记者说。
丰泽农场借助地理位置偏僻,农业土地污染少的优势,利用土地流转建立起高效有机蔬菜基地,不仅解决了农业生产完全不使用农药、有机农业产量低的问题,还实现了生产系统的良性生态循环,正为有机农业产业化推广做着生动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