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甘肃省去年加快推进国家玉米制种基地建设项目,启动实施了海南南繁科研和鉴定基地建设,不仅使甘肃省制种基地在全国的核心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而且为玉米连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省玉米制种已带动农民增收30亿元,主产区农民人均玉米制种收入达4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成为河西走廊的支柱产业和“黄金产业”。
去年,甘肃省玉米制种面积达到123万亩,产种量4.78亿公斤,分别占全国玉米制种总面积和总产量的42%和48%,分别较上年上升了4个和5个百分点。为加快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甘肃省出台了2014年到2020年的种业发展规划。同时,以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为突破口,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机械化操作、规模化面积、集约化经营为主的“四化”建设,在张掖、酒泉、武威3市新建玉米“四化”示范制种基地21.19万亩,提高了种子生产组织化程度,为国家玉米制种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提供了经验和基础。此外,甘肃省不断提升育种创新能力,建成了玉米改良分中心及一批品种区域试验站。“吉祥1号”玉米等成为最具优势和潜力的新品种。
玉米种子生产优势产业集群也初步形成。当前,全省共有玉米种子企业125家,中国种业54家骨干企业中已有41家在我省建立了玉米种子加工中心和生产基地,建成玉米果穗及籽粒烘干线209条,成套加工线90条,种子加工能力6亿公斤以上。同时,带动了包装、运输等二、三产业的发展,有效缓解了城乡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