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辽源市西安区灯塔镇太阳升村二组,村民家门口晾晒的废弃菌袋格外引人注目。“这都是老韩家那兄弟俩大棚里的,村民拿回去晾晒,冬天当柴烧,取暖问题都解决了!”看出了记者的疑问,同往的太阳升村党支部书记田占东介绍说。
来到峰辉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一排排依地势而建的大棚映入眼帘,一台小型铲车正在忙碌着,带着口罩的工人正在装菌袋。“又有一茬菌袋要淘汰了,这个阶段比较忙。”大棚的主人之一韩小峰一边忙活儿一边说,穿一身迷彩服的他怎么看都没有老板样儿。
“太阳升村位于辽源市郊,人多地少。2003年村书记带着我们出去学习,看外地大棚种植平菇项目发展得好,我和弟弟韩小辉当时就动心了,回来合伙建了第一栋棚。”回忆起最初建棚的经历,韩小峰打开了话匣子。
为了激励村民建棚,村里自定政策:村民建棚每平方米补贴一元。一直务农,对于种蘑菇这门技术,兄弟俩可谓一窍不通。为此,村里多次组织他们学习,跟相关专家连线、搭桥,一边实践一边学习,技术难题逐渐攻克了。
看到了发展希望,第二年兄弟俩拿出所有积蓄,村上又帮忙担保申请贷款6万元,扩大建设规模。眼看着一切都走上正轨,但是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火让兄弟俩的辛苦付诸一炬。
“所有资金都投进来了,还有那么多贷款。当时太难了,就连孩子上学中午吃饭的钱都拿不出来了。多亏了村干部和邻居的帮忙,要不我们真不知道怎么好了!”提到那场大火,韩小峰记忆犹新。
当年恢复的大棚重新摆放菌袋开始生产,又赶上市场行情比较好,一连几年收成都不错。兄弟俩每天起早贪黑忙活,温度、湿度要随时监控,每天半夜两点多还得去批发市场送货。看着效益越来越好,他们又连续建了几栋大棚,家里人忙不过来,就雇村里人帮忙。
2012年,他们申请成立了峰辉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同年入社村民达到11户。“自己富不算富,得带动大家共同致富。以前种地收入一家也就几千元,参合之后一栋大棚保守估计就得四五万元。我们希望更多村民能入社。”韩小辉的妻子张雪莲介绍说。
如今,韩家兄弟俩已经建设大棚14栋,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四平、东丰、梅河口等地的批发商都到他们家拿货。
为了扩大规模,今年他们还想再建4栋大棚,村里正在协调铺设便道问题。“如果今年新大棚能投入使用,再多收入40万元不成问题。”张雪莲期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