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香菇上市的集中期。连日来,屏都街道赤坑洋宏鹏家庭农场一片忙碌。从香菇采摘,到剪菇脚、分选等初步加工,再用运送车将香菇拉到烘房……家庭农场分工明确的流水式作业已然形成,工厂化栽培令人耳目一新。
“农场种植的香菇菌棒达到100万段,基本实现了一年四季循环式生产。”据宏鹏家庭农场负责人胡惟鹏介绍,农场实现大规模的生产、加工、销售,得益于机械设备的运用、工厂化的栽培,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014年以来,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在生产方式上,菌棒加工厂遍地开花。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菌棒加工厂70个,年加工菌棒能力达到7000万袋,占全县生产量的50%。同时不断加快推进标准菇棚的改造,目前已建成GLP832连栋塑料钢架菇棚3.04万平方米。
食用菌产业除了不断提升生产能力外,也在不断改变销售模式。随着渤海商品交易所、香菇市场及物流中心项目线上、线下两大市场的落户,全县食用菌产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提质增效成效明显。
2015年伊始,食用菌产业迎来了一件大喜事——新香菇市场的开业。随着商家源源不断地入驻,我县在加快打造食用菌集散中心这一目标上又跨越了一大步。新香菇市场总投资达到15.6亿元、占地470亩,全部建成后将具有农产品交易及展示展销、旅游购物、电子商务、物流仓储和科技研发等多种功能。
线下互动线上,构建集群平台。在线上市场,我县积极打造电商化平台交易。随着天民菌菇与渤海商品交易所的合作,香菇、黑木耳成功在渤交所挂牌上市,实现了食用菌销售向现代营销模式的转变。2014年,全县香菇木耳在渤海商品交易所上市的交收金额近2亿元。
县食用菌管理局负责人柳林飞说,在生产、销售“双轮驱动”的推动下,全县食用菌产业不仅具备产量规模优势;同时受产业发展的辐射,我县在标准制定、科技研发、品牌培育和文化建设中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14年,“庆元香菇”品牌价值达45.36亿元,品牌价值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