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沙龙活动由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福建省艺术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与“茶缘—丝路非遗系列展”同步举行,是2015年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迎新春”系列活动之一。该系列活动还包括“万里茶道图片展”、“古琴专题展”、闽剧“梅花”折子戏表演等。
福建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吉在活动现场发表致辞。他指出,近年来福建茶产业发展迅猛,茶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特别是2014年茶叶产量和产值还实现了双增长。同时,福建茶文化源远流长,历来对全国影响深远。研究茶文化、传承制茶技艺很有意义。
随后,在沙龙现场,茶叶界专家学者、茶叶传承人等就如何乘着“一路一带”战略构想的东风弘扬福建茶文化、如何让茶文化与茶技艺结合发展等问题展开探讨与交流。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张家坤表示,福建的茶叶虽然不是最早出现的,但仍然是中国茶产业的骄傲。例如,福建省从唐朝末期一直到清朝都出产贡茶,时间长达半个世纪;再如,“万里茶路”从武夷山出发,经蒙古国到俄罗斯恰克图,绵延1.3公里,历经两个多世纪,也对世界茶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由于茶叶大量出产和极低的利用率,使得目前的茶产业暗藏危机。
“茶叶的原料浪费很严重,采摘下来的茶叶能够被利用的只有30%。而纵使只有这30%,茶叶的整体产量还是过剩,一些省份的茶叶销售已经和市场脱节。”张家坤认为,要突破这层困境,一定要探索茶产业发展的创新之路,甚至可以借鉴咖啡发展的部分优秀经验。
关于传承制茶技艺的问题,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顺明和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魏月德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王顺明认为,制茶手工工艺的传承是基础性的,是前提。但是,要发展茶产业,必须实现机械化。“没有机械化生产,就没有生产力,更没有竞争力。如果茶叶都是手工做的,茶产业就没有今天的成就。”他表示,要实现福建茶产业产值四年翻一翻,达到1千亿元的目标,手工工艺和机械化一定要“两手抓”。
魏月德则表示,“关于制茶技艺的传承,我们做得太少。”他指出,中国对茶文化的弘扬和宣传无处不在,但是对于制茶技艺的探索和传承却做得很少。他认为,在“一路一带”茶产业发展的新时期,应该把制茶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当做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