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的进口数据显示,主要商品中只有农产品进口数量实现了增长,增长幅度为16.4%,但是由于国际粮价的低迷,粮食进口金额仅上涨了0.9%。在国际低粮价的刺激之下,农产品进口量增加,这将对国内农业生产造成冲击。
国际农产品价格低迷或冲击国内农业
国际国内粮食的价差,成为悬在中国农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
近年来,谷物、棉花等大宗农产品消费需求相对稳定,从联合国粮农组织衡量粮食安全的基本指标之一,库存消费比来看,2014年全球谷物库存消费比高达25.5%,全球棉花库存消费比持续保持在90%以上。国际农产品价格低迷,跌至2010年以来的最低点,推动大宗农产品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导致库存大量积压。大量进口与库存积压都会导致国内农业生产受到冲击。
那么,以高关税为襁褓,将国内农产品保护起来如何?2月10日的《农民日报》撰文指出,我国农产品进口缺乏有效的边境保护措施,以粮食为例,三大主粮的配额内关税仅有1%,大麦、高粱的关税仅有3%、2%,进口粮食税后价格仍然低于国内价格,企业进口动力强劲。
把国内农业所遭受的国际粮价的挑战归结于关税,不得不说有一种给发烧的人泼冷水的意味——发热只是病征,不是病因。同样,国内外农产品价差的根源在于国内农业生产率偏低,流通等环节费用较高,这些问题不是关税能解决的。如果真的靠关税暂时把问题压下去了,那么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可能会因为错过国际低价的倒逼,而更加难以解决。
农产品进出口问题上,农业生产者总是希望国家能实行关税保护,而作为农产品消费者的大多数人却总希望粮食价格能再低一点。悖论正在于此:两者看似冲突,却是“兼则两全,偏则俱废”的关系。
最著名的案例是英国的《谷物法》。该法规定若非国内粮价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则禁止农产品进口,从而“保护”英国农夫及地主不受外国低价粮食的竞争。这项法令使得人民生活成本增加,引发劳动力成本上升从而损害了工业发展。该法令于1846年在人民反对声中被废止后,不仅工商业,连农业本身也进入了一个繁荣期。这是因为,作为废除《谷物法》的补偿,英国政府给予了地主巨额贷款以支持排水工程的建设,科学种田成为风潮,越来越多的蒸汽机被投入农业,英国借此完成了农业近代化。农产品价格和产量的稳定,也使英国工人享受到了高于物价增长速度的工资增长,人均收入比法国高出50%,是德国的数倍。
历史已经对国内外农产品价差的问题作了回答。这看上去是一个国际贸易问题,但实际上从来都是国内农业本身的发展问题。如何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如何进行改革以释放农村生产活力,这才是当务之急。光谈关税保护是缘木求鱼,抱薪救火;光谈“贸易自由化”而不适时给予农业以政策引导和支持则是书生之见,容易引火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