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收无收在于水。”李大平对于这句农谚有着格外深刻的感受。几年前,他和21位种粮大户在当地流转种植了6000亩土地种植水稻。谁料到去年夏天发生了数十年不遇的高温热旱。6000亩水稻因水源短缺、水利设施不配套减产约四成,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60万元。种粮大户们痛定思痛,决定组建农田水利合作社。说干就干,他们将抗旱机具、农业机械集中统一管理和使用,制定了章程、缴纳会费标准、灌溉放水制度和建设管理办法,当年就在工商部门进行了注册登记。登记社员22人,下设工程建设服务站、工程管护服务站和用水管理服务站3个专业服务站。
“对水库、水塘进行除险加固是合作社成立后着手的第一件大事。”李大平介绍说,他们将14个灌区的水利工程进行了统计,并根据工程损毁程度、灌溉面积及工程建设量等情况,制订了具体的年度建设计划。2013年利用水利冬修共实施工程建设9处。新增蓄水量11万立方米,涉及灌溉面积1200余亩。各灌区社员还自行投入开挖排灌土渠共约3400米,改善了排灌条件。
“农田水利合作社真是了不起!”社员之一、种粮大户芮国翘起大拇指说。去年秋收后统计,蓄水情况较好经统一合理灌溉的2000余亩水稻,平均亩产达到510公斤;前期抢水漫灌蓄水不足和水利条件较差的4000余亩,因正值水稻孕穗灌浆期遭受干旱,平均亩产只有420公斤。
“农田水利合作社源于民间智慧,具有无限生命力。”广德县水务局副局长彭常胜告诉记者,种粮大户成立农田水利合作社对现有的农田和水利设施进行集中管理、分配和改善,是探索水利工程管护的一种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