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不断的在变迁之中,所有的事物不断在变化。随着无公害农业的发展,尤其是高毒、高残留农药对环境污染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新型农药商品杰出的是以嘧菌酯、吡唑醚菌酯为代表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噻虫嗪为代表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和麦草畏、草铵膦等次新的除草剂等体现尤甚,毒氟磷、大黄素甲醚、寡糖·链蛋白这三种最新研发的植物免疫诱抗农药是植物病毒的“克星”。新型农药前景被看好。
农药产品必须转型,一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于8月1日起开始施行。新标准在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上都有显著提升,力求用最严谨的标准和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供法定的技术依据。从国家出台的标准看,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环保的农药才有生命力,有生命力的产品才有市场。二是世界各国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日趋加剧,为使出口农产品的药残指标达到进口国的要求,选择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环保的农药产品,必将逐渐成为我国农业种植者新的用药习惯。
农户对农药投入正发生四大转变:一是农药选择从低价、多次施用向高效、一次施用转变,节省劳动力成本;二是农药投入由大宗常规品种向低毒、低残留、安全环保型品种转变;三是农药使用低成本、低投入向合理成本、最佳投入转变;四是病虫害防治由化学农药向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相结合方向转变。
几种常见的新型生物农药:
抗植物病毒仿生新农药——毒氟磷
近日,《防治农作物病毒病及媒介昆虫新农药研制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个项目创新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结构的抗植物病毒仿生新农药——毒氟磷。
毒氟磷持效期长达10~15天,具有较强的内吸作用,通过作物叶片的吸收可迅速传导至植株的各个部位,破坏病毒外壳,使病毒固定而无法继续增殖,有效阻止病害的进一步蔓延。不仅主动防御,毒氟磷还能通过调节植物内源生长因子,促进根部生长,恢复叶部功能,降低产量损失。
由于毒氟磷是以绵羊瘤胃中的氨基磷酸酯类化合物为先导仿生合成的化合物,对作物高度安全,对蜜蜂、家蚕、鱼、鸟等非靶标生物高度安全,解决了农作物病毒病及媒介昆虫防控的重大难题,可在水稻、番茄等农作物上应用。截至目前,该项目在全国累计应用4755万亩次。
新型天然蒽醌化合物——大黄素甲醚
在今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新型天然蒽醌化合物农用杀菌剂的创制及其应用”项目也同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种新型天然蒽醌化合物名叫大黄素甲醚。大黄素甲醚不仅能直接抑制植物病原菌生长,还能激活植物主动免疫系统,抑制病原菌形成。
与化学农药相比,大黄素甲醚抗药风险低、活性高,用量少,有效成分用量每亩仅为0.15~0.3克,效果好且稳定,杀菌谱广,对白粉菌、稻瘟病菌、丝核菌、核盘菌、镰刀菌、炭疽菌等10余种重要病原菌有杀菌活性。同时,其毒性低、降解快,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2.8天,低残留,基本无施药采收间隔期,是化学杀菌剂的理想替代产品,特别适合于绿色和有机蔬菜生产,已经获得欧盟ECO-CERT有机认证,累计推广使用2116.67万亩。由于大黄素甲醚以大黄等蓼科植物为基本原材料,生产原料可在沙漠、贫瘠土地上种植,也为农民致富提供了新途径。
蛋白质生物农药——寡糖·链蛋白
针对植物病毒病发生特点和植物抗性机制,一种由植物免疫诱抗蛋白和氨基寡糖素科学配伍的新型蛋白质生物农药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生物农药,它就是寡糖·链蛋白。
科研人员研发配制成的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作用方式独特,既可抑制作物体内病毒的基因表达,控制其繁殖,还可通过细胞活化作用,修复受害植株损伤,同时又可激发植物体内的基因表达,使其产生具有抗病作用的几丁酶等,诱导植物产生多重防御反应,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起到抗病防虫作用。
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可用于浸种、拌种和包衣,以提高种子发芽率,使秧苗生长健壮,可以稀释1000倍进行叶面喷雾,还可以采用冲施、穴施和灌溉使用。经过实验推广,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在番茄、烟草等作物上防治病毒病效果非常突出,2014年6月推出以来,已实现销售突破50吨,推广应用面积达10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