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药价格不断走高,引起许多人关注。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发现,常用的中药材金银花每公斤从27元最高涨到360元,板蓝根从约3元最高涨到30元,太子参从200多元最高涨到约500元,总体上有70%至80%的常用中药材价格上涨超过2倍。
中医药原来一直具有“简、便、验、廉”的优势,普通人家也用得起,现在不行了,“原来治疗感冒咳嗽一服药两三元,现在需要50元左右;治大病上百、甚至二三百元一服药”,忧虑之下,吴院士呼吁政府干预。
政府干预能否让中医药价格降下来暂且不说,一个不无悖谬的现象首先应该引起大家重视:一方面,在国内医学界,西医占压倒性优势,一些“科普专家”连篇累牍地论证“中医是伪科学”,弄得公众信心大幅下挫;另一方面中医药不断涨价,以致寻常百姓看不起中医。如果国人真的不相信中医了,何来中药物以稀为贵,价格涨个没完?同样呼吁政府干预,是否该让进口药价降下来或干脆纳入医保范畴?
其实,坚持中医药必须“简、便、验、廉”恰恰是导致中药陷于尴尬处境的重要原因。传统上,中医药确实便宜,因为那时自然环境好,植被繁茂,药材自然生长,与人类采摘使用达到动态平衡,不用费心费力栽培,只管按季节或时令采摘就是,所以才价格便宜。现在呢?自然生长物价格都涨个没完,不要说针对治病救人“刚性需求”的药材,就是满足口腹之欲的农家土鸡,价格上涨的幅度也不在许多中药材之下。原因无他,只因为自然生长所需要的土地、生态、时间等非人工资源的价值远远高过了工厂化生产流程。所以,要求工厂制造的西药降价不但合理,也可行,而要让自然生长的中医药降价,那只有同老天爷去商量了。
当然,中药材也可以人工种植,但真要遵守传统医道,还得满足产地、土质、季节、环境等一系列要求,中药材的药性来自天地之精华,不允许反季节、大水大肥,甚至乱用激素来助长。今天国内市场上,国产白参价格一路下行,而韩国红参、黑参却攻城略地,抢占高端礼品市场,不就是因为韩国参商收购中国参农产品(000061,股吧)时,定下“六年根”的死标准,保证了种植参的药效与身价?
非制造时代野生药材的低价一去不复返了,还想享受绿色或有机中药的好处,只能多掏腰包,这无关民生,只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好在就疗效而言,绝大多数时候还是西医西药管用,如若不信,可以让全体国人对中医和西医作选择,不得骑墙,那显然是选择西医多于选择中医的。既然如此,中药贵些就贵些吧,政府有心干预的话,先把西药降下来,更能得到民众欢迎。
民生不成问题了,再来考虑中医药的未来方向。不妨参考土鸡、土猪的养殖模式,因为高价出售,每只鸡或猪占据的土地面积才会扩大,养殖时间才会延长,饲料才不会乱添加,但因为单位利润更高,农夫能够得利,积极性大增,形成了良性循环。中药材如果放开价格,以质论价,才不会人参卖了个萝卜价,药材种植或养殖户才会更加细心地遵照中医标准来对待,中药的疗效才能比肩西药,祖国医学才能堂堂正正地赢得不可取代的地位。市场经济条件下,希望通过行政手段压制价格的行为,再好的初衷、再“科学”的设计,也只会毁掉一个产业。真心珍惜中医中药的话,还得按市场规律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