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梅是一个因茶而兴,也因茶而衰的古村落。昔日,一艘艘载满茶叶的船只从这里出发,途径江西、湖北、山西、内蒙古等省份,辗转运至俄罗斯恰克图,行程5000多公里,成为举世闻名的中蒙俄万里茶道。
当溪汇入梅溪,这是下梅唯一沟通外埠的水路,茶叶由此进出。下梅邹姓是茶叶贸易大户,其为便于货物运输建设的“景隆号”码头终日繁忙。如今,修复后的“景隆号”码头气势依然,几副仿制的运茶竹筏漂流溪面,只是那“每日行筏三百艘”的热闹与喧嚣已无法复制。
沿河廊道上,木板架成了座椅。春日难得的暖阳下,不少村民们就着“美人靠”休憩,聊天品茶,扑面而来的茶香沁人心脾。
与醉人茶香对比鲜明的,是行走闽赣古茶道的艰辛。这条路,在武夷山市方言中叫“走西路”,即从下梅出发,沿着西溪流域逆流而上,过古崇安城,由石雄街趸货仓行的分流转运,经伞街、四渡街、洋庄街、大安街、黄连坑街等数十个村落,一直上溯分水关。
伞街是西路上的第一个街。伞街的原住民大都姓陈。陈氏的祖先很早在这里落脚,起初靠摆渡赚点养家钱。旧时“走西路”的商旅行人,行李中都携带着笨重的油布伞。也许是商人们嫌伞重,或因伞破的缘故,他们驻足陈家客栈歇脚时,陈家就为他们张罗起修补雨伞的活儿。谁知过路商客都信赖他们,“走西路”的客人到此,就把伞寄在此处,从江西返回时,再取走伞。商人的伞促成了伞的生意,有了伞铺就有了伞街。
在依托溪流作为运力完成货物运输和出行的岁月里,祈求水路平安,是沿溪百姓们的共同心愿。在西溪东岸,有个叫亭子边的古村,一根见证了数百年风雨的辟邪安澜石柱,就立在码头路边。村民说,两三百年前,亭子边是西溪流域一处热闹的码头。这只六边形的辟邪安澜石柱,宛若一根“定海针”,不仅竖立起镇定西溪惊涛骇浪的坐标,而且庇护着西溪两岸人家进出的平安岁月。
海上茶路:桐木村与下南洋
作为万里茶道起点的武夷山,除了北接晋商开辟的穿越中蒙俄三国陆上茶叶之路外,还连接着自清朝口岸开放以来的海上茶叶之路。与从陆路流入俄国的茶叶不同,通过海路运往欧洲的武夷山茶叶以正山小种红茶为主,而位处自然保护区内的星村镇桐木村为正山小种红茶的主要产地。
从武夷山市区进山,过星村,一路往北,到桐木关有70多公里。进山的路都是两岸夹水,这里是九曲溪的源头,虽经过前几日的大雨,但溪水依旧碧绿澄澈。
桐木一共有12个自然村,三港是桐木村的村部所在地,而江墩和庙湾则是其中两个较大的自然村,也是正山小种的核心产区。在庙湾村,就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有当代茶界泰斗张天福的题词“正山小种发源地”。
到了桐木村,只要离开盘山公路,沿着小路走上几分钟,就会进入各种幽静所在,流水、石桥、古栈道,再加上高低起伏的茶树,都可入画。置身密林幽谷间,树影婆娑,鱼影晃动,瀑布轰鸣,充满野趣。随意走进一户人家,主人会热情地拿出自家的红茶,沸水一冲,满室茶香。就是这种带着桂圆味道的红茶,为当时欧洲人崇尚,也成为风靡世界的所有红茶的祖先。18世纪的英国浪漫诗人拜伦,就曾经在他的著名诗篇《唐璜》中写到:“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山的红茶/真可惜酒却是那么的有害/因为茶和咖啡使我们更为严肃。”
出桐木村至于星村镇上,是游人乘竹排泛九曲的码头所在。一块“茶不到星村不香”的大招牌非常醒目。原来,明清之际,星村的茶叶生产就已达到一定规模。每逢茶季开始,茶农都将自家的茶叶挑至星村由商人收购,一时茶堆满街,茶商云集,全国各地客商纷纷设立会馆,其中以江西、潮汕、长汀为主。是时,商人中广泛流传一句话:“药不到樟树不灵,茶不到星村不香。”
五口通商后,茶商们将桐木所产茶叶从福州、泉州、厦门三个口岸直接出口,外商船只沿以前的海上丝绸之路,到南洋,下西欧,或到美国。这条海上茶路,比陆上万里茶道还要长。
文化之旅:马仔灯戏与天上宫
人之流动,带来的是文化之交汇融合。西溪流域的小浆村里,至今住着许多泉州籍的原住民。在小浆村有一个流行的民间娱乐节目,叫马仔灯戏。据专家考证,这马仔灯戏是闽南民间表演艺术文化的一种。这正是清代以来泉州商人将沿海特产溯闽江朝北直上,再入崇溪至源头各溪边埠头,进行贸易销售所带来的结果。
西溪连通着闽赣古道,闽南商人把商贸与民间文化都一并带到闽赣古道的分水关下,终于在西溪岸边的小浆村安居乐业。数百年过去,道路荒废,当年“走西路”的闽南商人们传承下来的泉州乡音和马仔灯戏,依旧留存。
天上宫则是闽北文化与汀州客家文化的交汇点。天上宫位于星村镇黄花岭上,始建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历时十年竣工。星村自古是茶市,由九曲溪经闽江入海,是商贸主要通道,为保证漕运安全,必须仰赖妈祖庇护。
世界各地的妈祖庙都称“妈祖庙”或“天后宫”,而星村镇的妈祖庙之所以称天上宫,因武夷山地处闽、粤、台最高处,具有“东南屋脊”之称。武夷山星村九曲溪上游的桐木溪又叫“通天河”,妈祖在形成时期被民间传为“通天女神”,星村传说是九天之上的星辰化就,因此建在星村的妈祖庙,被认为是妈祖的天上行宫,称天上宫。据守庙人介绍,这座建筑是汀州人集资兴建的聚会场所,又叫汀州会馆,是闽北地方特色与客家文化珠联璧合的杰作。
从星村镇回景区,沿路不时可见茶农养护茶树。虽时值倒春寒,但茶农们头上还是渗出了粒粒汗珠。感受制茶不易、体验茶路艰辛,对于茶之文化底蕴,我们品茶时更显宝贵与珍视。
古茶路上,与历史相遇古茶路上,与历史相遇古茶路上,与历史相遇古茶路上,与历史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