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至2012年9月,北京市农学院在北京市农委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生菜高产安全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的研究工作。通过整合高校资源,联合市农业公益性服务机构、区县农技推广站和企业进行立项攻关,使生菜由零星种植的特菜成为京郊优势蔬菜产业,满足了北京消费者对本地产鲜食绿叶蔬菜的需求。
项目实施期间,项目组系统收集了生菜种质750份,筛选优异种质102份,筛选出适应北京地区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露地三大栽培方式的主栽品种,在8个区县推广应用。其中品种“射手101”生菜耐寒性好、抗病性强、结球稳定整齐,增产20%以上;“玉湖”生菜品种耐寒性好、早熟、抗病性强,增产15%以上;“皇帝”品种抗病性、对环境适应性强,增产在15%以上。
同时,针对国外缺乏耐热生菜品种,项目组自主选育推广耐热生菜品种,填补了季节性生产短缺空白。在生菜种质资源收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筛选耐热种质材料,进行室内鉴定与田间“考种”,从观察鉴定圃中按耐热育种目标来选择优良种株。单株连续自交4~5代,纯化,获得性状整齐一致的2个耐热结球生菜品种——“北生1号”、“北生2号”;2个耐热散叶生菜品种——“北散生1号”、“北散生2号”,在各区县试种推广,效果良好。为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扩大应用范围,这4个品种均通过了北京市“非审农作物品种”鉴定。
在推广生菜适种茬口和高产栽培模式方面,该项目改良了国外以连栋自动化温室为主的生菜栽培模式与技术,确定了我国独具特色的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及露地搭配栽培方式,不同茬口衔接、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体系,实现了生菜高产栽培。与零星种植、自由栽培方式对比,平均增产达30%以上。
值得提出的是,该项目建立了改良生菜设施粉尘施药、生菜重茬种植土壤消毒、生菜常温烟雾施药、生菜病虫害防治系列化学和生物药剂等四套生菜病虫综合防治技术。
项目组多年来坚持产、学、研、企业协同,优势互补,经过多年协作努力,使生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已由项目实施前的零星种植发展为北京市第三大栽培面积菜类和第一大绿叶蔬菜。目前,正进一步优化全产业链集成技术,以专业村、专业户等为样板,加快生菜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在前期推广的基础上,可望实现标准化、高效生产,经济效益再提高15%以上,并达到周年均衡供应多样化优质产品的目的。
在对该项目进行鉴定评估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在生菜研究、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等方面有较深厚的工作积累,以品种选育与配套技术相结合,研发推广无害化安全生产技术,有效推动了蔬菜产业发展;针对亟需克服生菜高温栽培障碍需求,深入开展耐热品种选育及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在对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的基础上,选育出“北生1号”、“北生2号”2个耐热结球生菜品种和“北散生1号”、“北散生2号”2个耐热散叶生菜品种,为提高生菜高温下生产提供了品种支撑。
项目实施期间,项目组通过生菜新品种、高产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采后保鲜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共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近21万亩,增产3亿公斤,新增总产值1.55亿元,新增效益1.4亿元。项目成果完成后至今,继续推广种植面积21万亩,增产近3亿公斤,新增总产值1.36亿元,新增效益近1.23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