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辰区岔房子村就是一番忙碌的春耕景象了,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机穿梭。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春耕增加了土地深松的环节。只见土地深松机开过的田间,土壤深层的大块板结全都被翻出来,旋耕机紧跟着开过,把这些又干又硬的大土块打得粉碎,土地顿时就松软了许多。岔房子村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朱学澜高兴地说,这回地气可通了!“深松为的就是种的时候好种,土壤蓬松没有土块,因为中药材种植跟其它种植不一样,土块压得厉害了出不来,所以说疏松再经过旋耕,保证出苗率。”
从改良土壤墒情入手,精耕细作,这是岔房子村的新气象。二零一四年,岔房子村在保持原有山药种植优势的基础上,积极调整种植结构,从山东省引进试种了八百亩中药材新品种“鲁原丹参一号”,这个品种不仅跟能入药,叶子也能做成保健茶,每亩综合效益能过万元。合作社社员王玉书说:“想不到种出来的东西比山东不差,挺适合我们这地区发展,咱这儿第一个水源不缺,第二土壤好。”
实践证明,岔房子的沙土地正适合种丹参。不过,种植经验的不足,也导致一些地块的出苗率还不足百分之五十,影响了整体收益。痛定思痛,合作社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外出考察,请教技术专家,及时改善了耕作方式,朱学澜说:“分析起来有很多不足之处,种植粗放造成了产量低,我们今年改正以前的不足,要搞好精耕细作。”
与此同时,合作社还利用冬闲时间,在大棚里搞起了丹参高产种植试验,占地一亩的大棚被分成了五个畦,每个畦的种植株距都不同,采用的肥料也不同。朱学澜说:“要想把丹参大面积种植,应当还要对它进行研究,我们往年种的(密度)一亩地六千棵,现在每亩地六千棵、七千棵、八千棵到一万棵,真正看一看每亩不同的(种植)密度、不同的肥料,哪种产量高。”经过几个月的试种,目前,每亩九千颗的株距出苗率最高,接近百分之八十,而且长势旺盛,这为合作社今年播种丹参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社员们增产增收的愿望指日可待。朱学澜满怀信心地说:“像这种种法一亩地能达到九千颗,今年管理上再加点劲,中期再施点肥,应该比去年的产量能提高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