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宁街道大庙社区林角附近,村民王则明从刚修建完成的渠堰里打水浇灌着一片绿油油的小麦地。对王则明而言,今年轻轻松松就让几亩小麦喝上了“营养水”,无疑是件开心的事情。“小农水”像滴滴甘露滋润着灌区的每寸土地,也沁入到了像王则明一样的庄稼人的心田。
站在田埂高处放眼望去,凹形沟渠纵横棋布,蓄水塘堰修葺一新,清澈的流水直通农田。坐在田埂边上,看着绿油油的秧苗生机盎然,王则明打开了话匣子。“种田最怕没水灌溉,去年8月份一连十来天没下雨,村里的500亩农田都遭了殃,我的三亩水田由于没有水灌溉,便也改成了旱田。”王则明说,以前村里都是农民自己动手凿的土渠,渗水十分严重,往年一到旱季,水塘里的水只能流到附近的农田,他家的田里一准缺水。自从村里有了硬质化水渠,“小农水”流到了自家的农田,王则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他说,“来年,我家田里也可以种水稻了。”
“打工的回来了,外地的老板也来了,种田也搞产业化经营,我们也跟着致富了。”王则明说。随着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推进,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完善,很多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和外地老板纷纷赶来,承包了大片田地,从事大规模的高效农业种植。“以前一亩地的租金是300元一年,现在没有500元一年怕是租不到了。”王则明说。农田水利的建设让农田灌溉效率得到了提高,也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农田也成了“香饽饽”。“一亩小麦少说也能增产50斤呢!”看着眼前这三亩多麦田,王则明心里打着如意算盘。
蓄水有塘库,灌水有沟渠,提水有动力,排水有泵站,农田水利为农业生产注入了新动力。看着农民洋溢在脸上的喜悦,江宁街道水利站的工作人员们干起活来更有劲了。近日,在江宁街道上湖社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建设现场,工人们忙着整修沟渠、改造田土,好一派忙碌的景象。据水利站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江宁街道将投入近1亿元建设民生水利,涉及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试点王小河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翻水线改造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