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进安县宝林镇大沙村,采访2014年度“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下简称“小农水”)项目建设情况。来到大沙村三组张家堰塘,只见十几个村民正挥汗如雨地修建堰塘。一口完工后能蓄水2000多立方米的堰塘内坡,已经快浇筑完成。
“这是安县‘小农水’项目之一,像这样的工地,目前在安县塔水、宝林、清泉三镇,除了已经完工蓄水的70多处外,还有50多处正在施工。”安县水务局水利站站长吕正军介绍说。
项目未动 预警先行
2015年1月21日,安县“小农水”项目廉政风险预警现场会在宝林镇印盒村召开,安县纪委、安县水务局、项目区所在镇政府、村干部及群众代表、村监督委员、廉政信息员以及施工单位代表参加会议。
会上,安县纪委宣读了《致“小农水”项目区群众的公开信》,向群众介绍了“小农水”项目建设情况,对县级部门以及项目区镇、村、组党员干部提出了各项纪律要求;项目乡镇与项目村签订了“小农水”项目廉政责任书;施工单位代表现场作了廉政承诺。“召开现场会的目的,是为项目建设中可能出现的违纪违规行为提前敲响警钟。”安县水务局党委副书记冯华云说,这也是纪检部门和广大群众全程监督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新模式。
项目廉政风险预警现场会的召开,预示着安县2014年度“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正式开工。
竞争选村 项目落地
据了解,安县经过长达四年的努力,才争取到惠及民生的“小农水”重点县项目。
据水务局干部介绍,2014年度“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实施后,全县有效灌溉面积将达到38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将达到13.32万亩。其中,专项项目可实现效益为新增灌溉面积0.63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6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3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39万亩,新增蓄引提水能力136.06万方,新增节水能力300.30万方,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34.70万公斤,新增经济作物产值521.64万元,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228元。
如何将来之不易的“小农水”项目公平、公开、公正地落实到全县18个乡镇中最需要的村组,是安县水务局面临的最大难题。经过多方取经,安县水务局最终决定开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模式,采取“竞争选村”的方式,将竞争评选机制引入项目建设。
面对项目区内每个村组对改善水利基础设施的强烈需求,同时又要避免在项目村组确定过程中出现拉关系、走后门现象。安县水务局使出三招“公开拳”,成功破解难题。按照“民办公助”和“群众筹资投劳”的基本原则,科学制定了《“小农水”项目竞争选村方案》:一是自愿申报。规划区范围内的行政村委会根据竞选方案结合本村实际,向县水务局主动申报;二是现场竞选。县水务局组织召开现场竞选会,以现场陈述答疑和专家综合评审相结合的方式,现场打分、现场公布,依据得分高低择优确定项目村;三是公开结果。评选方案的制定及评选过程由局纪委全程监督,并将评选结果通过《安县政务网》、《安县水务网》予以公示。
最终,在公开、透明竞选下,塔水、宝林、清泉三镇共15个村被列为2014年度“小农水”项目建设重点村。
“五民一补” 凝聚人心
安县2014年度“小农水”项目建设任务包括新建灌溉渠道35.48公里,整治灌溉渠道81.80公里;整治山坪塘141座,整治石河堰10处,新建泵站5座,新建蓄水池28口,涉及受益人口2.29万人,总投资3276.9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1500万元,省级财政600万元,县级财政800万元,群众筹资118.39万元,群众投劳折资258.58万元。
由于项目规模大、时间紧,项目能不能如期建设完成,工程会不会出现质量问题,这些疑问都让当地老百姓感到担忧。
针对这些疑虑,安县水务局创新实行项目民愿、方案民定、工程民建、建设民管、资金民审和先建后补的“五民一补”政策,要求群众以“一事一议”的方式全程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项目村成立监督委员会,发动村民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安全进行管理、检查和监督。让群众懂得运用自己的监督权利,真正参与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项目建设风险才会大大降低。把建设的责任落实到群众手中,把监督的权利也同时交到群众手中,不仅能调动群众对项目建设的积极性,成功实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再到“要干好”的质的飞跃。
截至目前,安县2014年度“小农水”项目已完成山坪塘整治31座,新建和整治渠道50余公里,完成总工程量的50%。工程质量过硬,工程形象完善,成功实践出一条坚实的“民办公助”的水利建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