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恩阳区关公乡风华村,土生土长的村民孙华兰正在察看果树长势,她告诉记者:“冬枣嫁接枝已经有1米多高,下个月就开始萌芽开花。”
25年前,孙华兰跟着丈夫李天福到山东打工,夫妻俩干装修、做建筑,凭借着诚信踏实和吃苦耐劳,积累了一定财富。
2013年春节,风华村村主任彭光华带着村社干部,三次找上回家过年的孙华兰在家乡创业。同时,也动员全村村民除荒田树、杂草,把土地“亮”出来。看到家乡虽然已经通了公路,但大部分土地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孙华兰动心了,“我们在外面打工这么多年,现在年纪大了,想回家乡做点事业。”
和丈夫商量后,俩人决定回到老家做农产业项目,种植山东的冬枣、李子、蓝莓等果树,并于2014年成立巴中市浩魁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荒地、水田、旱地、山林800亩,整治水塘、堰河约200余亩。 “一颗李子树3年后挂果,能产出近八十斤李子,产值可达200多元。”孙华兰像抚摸自己孩子一样轻轻地摸了摸李子树的幼苗,充满信心地向村民介绍自己在山东了解到的经济效益。“选择回家乡创业,就是希望带动乡邻乡亲发展家门口的产业,改变大家贫困的生活现状。”她的愿望如此简单朴实。
实现梦想的路上总会有困难,让孙华兰头疼的就是资金问题。为了支持妻子的事业,李天福独自到山东,继续从事建筑行业。“我在山东打工,除了是在精神上支持她,更重要的是在经济上支持她。”李天福说,“一个人脱贫致富只是一家人的财富,带动更多的家乡父老致富才是快乐的。”
有了丈夫的鼓励,有了乡亲的支持,孙华兰更有信心。她准备在种植业起步的同时,继续“开荒”,种植有机蔬菜、养殖巴山土鸡、养殖各种鱼类等。“我要创建一个集观光休闲、采摘、垂钓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园。”
如今,虽然合作社才起步,但孙华兰的投资给村民们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我家有近3亩土地,以前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一年下来只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村民金润华告诉记者,“现在把土地流转出去,我和丈夫都在合作社里做工,一年总收入能超过1万5千元。”
“下一步,我们将扩大种植规模,准备在3年之内再流转3000亩土地,种植经济林,同时发展肉牛、山羊等养殖业,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致富。”说起未来的打算,孙华兰“野心勃勃”,“我相信,人只要敢干、肯干、努力干,就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