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日前在京组织专家组召开专题评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市申报的《绵阳市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规划》。根据方案,我市将在现有19万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规模的基础上,加大建设投入力度,到2018年建成杂交水稻种子基地30万亩,杂交水稻良种单产由目前的200公斤提高到250公斤,年产优质杂交水稻种子6.2万吨以上,市场份额由2012年的18%提高到30%以上。
绵阳具有丰富的水土资源条件,成熟的制种技术和良好的制种传统,使水稻制种产业在全国占有明显优势。2013年,全市杂交水稻制种总面积达到19.16万亩,产量突破4000万公斤,全市种子出口创汇1800余万美元。同年,我市有6个县(区)被纳入国家级良繁基地建设项目规划县,有2个县被纳入“四川省种业提升工程”项目县,大大增加了绵阳种业发展的动力。
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变化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全市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波动较大,部分原有基地已不再制种。同时,传统基地建设及现有运行模式下造成的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等现状,也无法适应制种产业持续发展的新要求,水稻制种产业发展进入急需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充分发挥绵阳水稻制种产业优势,我市在梓潼、安县、江油、游仙、三台、盐亭6个县(市、区)50个乡镇规划发展水稻制种基地面积30万亩。在基地建设思路上,我市将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原则,立足资源优势,统一规划,科学布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大力推广"种子企业+制种专业合作社"模式,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大规划区基础设施投入和种子加工、质量检验等配套设施建设,促进水稻制种产业上档升级。
目前,我市正围绕"2015年发展到26.35万亩、2018年建成30万亩“这一目标,按照”相对集中、规模连片、合理布局“的原则,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和农民制种习惯,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以田间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建设标准化种子生产田。二是配置烘干、加工、清选、检验检测等设备,完善种子加工配套设施。三是增加农机补贴,推进规划区全程机械化制种。四是以规划县为依托,分步建立杂交水稻制种优势保护区。五是创新基地运行机制,大力推行”种子企业﹢制种专业合作社﹢制种大户"模式,建立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利益共享机制,提高组织化生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