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橙是我们的地方水果,药果两用,晒干后可入药,现在有近20万斤滞销。眼看着柑橘树又到了开花的季节,去年没卖出去的酸橙果实还挂在枝头,急死人了。”昨天,宁德市霞浦县长春镇下洋城村农民蔡国光找到东南快报记者,希望能够通过媒体的力量,把滞销的酸橙卖出去。
酸橙在下洋城村的路边和山坡上种了多少年,蔡国光也说不清楚。
“我小的时候,父亲种了30多棵酸橙树,酸橙比较酸,大家不爱吃,就把它用作祭祀祖先、灶公灶婆的供品。偶尔还能充当药品,诸如积食、上火或者感冒发烧等小毛病,吃上一颗酸橙,第二天就好了。”蔡国光记得,那时候,满山的酸橙树,一到果子成熟的季节,红红亮亮的果子挂满树梢,煞是好看。
小小的酸橙为什么有这么神奇的效果,蔡国光长大以后,在书本里找到了答案:酸橙,未成熟时切割晒干的中药名枳实,稍大时切割晒干的中药名枳壳,功效颇多。果实成熟在元旦后采摘有点酸,之后酸感逐渐下降,甜度增加。
三四十年前,酸橙被当作药材出售时,一斤一元。蔡国光告诉东南快报记者,那个时候,酸橙是本地农村家庭收入的一大部分来源,但是近几年,酸橙的销售情况每况愈下。
“大暑时期,本地处于梅雨季节,酸橙很难晒干,或者晒干了但是质量不高,所以收购价每斤也只有5元左右。如果作为水果的话,又太酸了,要放很久,甜度才会提高。本地又没有人对其进行再加工,所以销路一直没有打开。8年前,我在网上挂出过酸橙的销售信息,曾有河南省的加工厂想收购,但是因为路途较远,只能作罢。”蔡国光说,五六年前,会有外地人来村子里收购酸橙,用作祭祀妈祖的供品,但是这几年也不来了。现在,酸橙主要靠本地人自产自销。
与产品的滞销相对应的,就是酸橙树种植的大面积缩减。蔡国光的哥哥家种了不到100株酸橙树,在村子里算是大户了。蔡国光告诉东南快报记者,除了酸橙,作为传统水果品种的还有本地的黄皮梨,俗称柴头梨,也是弱势品种,如果再没有人关注,将会被外地水果挤出市场,甚至会在地方物种谱中消失。
“镇子上有五六个村子都种酸橙,现在有近20万斤的酸橙滞销。我家也种了几十株,果子卖不出去,只能留在树上。村子里很多果农已经弃树,任其自生自灭。”下洋城村村委会主任马朝华的语气中充满无奈,对酸橙的滞销,他也毫无办法。
现在,蔡国光和村子里的一些村民还在寻找各种机会,想把滞销的酸橙卖出去,也想为酸橙摸索一个通达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