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山二水一分田”是位于大山深处的盖州市什字街镇牌坊村的真实写照。近年来,由50多栋油桃、葡萄大棚组成的设施农业小区在这个小山村悄然兴起。从过去种植大田玉米每亩收入几百元到现在发展高效农业每亩收入超万元,牌坊村村民们打心眼里感激一个人,他就是牌坊村党支部书记侯敏升。
在牌坊村南头,一排排温室大棚在阳光照耀下闪着银光,西侧空地上,刚刚打好混凝土基础的温室大棚还没来得及上钢筋骨架,地里一棵棵葡萄秧苗长势喜人。记者在这里见到了侯敏升,他正和村民侯恩胜忙着给葡萄秧苗打岔。看到记者来采访侯书记,老实厚道的庄稼人侯恩胜抿嘴笑着说:“这几年多亏了侯书记带领大家扣大棚,现在家里有2个油桃大棚了,今年5月份每个棚卖了6300多斤,毛钱3万多元,这不今年准备再上一个葡萄大棚。”
牌坊村有400多户村民,由于土地地力薄,过去一直以种植大田玉米、苹果为主要支柱产业,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5千元。如何破解山区百姓增收乏力的局面?侯敏升因地制宜,把盖州市归州、九寨等南部设施农业大镇的日光温室大棚生产技术引进深山,带领这些村民大棚里“刨金”。2010年以来,侯敏升组织村民成立了合作社,在村南头流转土地500多亩,在什字街镇率先建起了32栋油桃大棚设施农业小区,当年就让村民尝到了增收的甜头。“山区里气温低、过去没人干过,俺们村的土地地力还低,当时给村民串地就用了3个多月时间,不少人心里不托底”。侯书记告诉记者,当时真担心,尤其是到桃树开花、挂果的时候,每天都去大棚里转转,直到果实挂满枝头时,这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今年50出头的侯敏升曾在基层派出所工作15年,对农业可以说是门外汉。一次偶然的机会,侯敏升到归州办事处见朋友,当地设施农业富裕一方百姓的事实让他欣喜若狂——上大棚不正是村民致富的金钥匙吗?为尽快掌握种植诀窍,他把归州等地的果树专家请来手把手为村民讲解技术要领,一直坚持了两年,通过精心管理,当年一个大棚收入达七、八千元,这让村民看到了水果大棚的好处。今年,敢为人先的侯敏升又到葡萄大镇陈屯取经,把在当地都少有的品种“郁金香”葡萄引进来,自己先试种一个棚,侯敏升说:“毕竟这里还是有风险的,我先把路子趟出来。老百姓都会看,效益好了不用你说,自然就跟着上了。”
从过去没事村民打点麻将到现在都把心思放在大棚上,牌坊村村民侯恩胜感慨地告诉记者,现在村里一伙打麻将的都没有,他和爱人刘贵云吃完饭就往大棚里钻,看着满目春色的果树就高兴。
设施农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资金是关键。侯敏升在规划建设设施农业小区的同时,协调水利部门打了20口井,当地供电部门也全力配合为村民架电。此外,侯敏升跑当地农信社为建棚的每户村民贷款2万元。在他的带领下,今年村里又新上了10栋水果大棚。去年,牌坊村这个设施农业小区就带给果农70多万元的真金白银,是过去全村大田收入的总和,大棚户均年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