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医中药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发展中药产业成为不少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而由于野生南药的品质及数量难以控制,过量的人工采摘野生资源也会造成大量的野生物种灭绝。因此,由采摘野生药材向人工种植转变已成南药发展趋势。
近年,怀集积极发展规模化的南药种植产业,该县在《怀集“珠三角安全食品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09-2020))》提出了“发展南药种植5万亩,打造怀集南药支柱产业”的战略目标。目前,怀集全县南药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当中种植黄栀子、土牛膝、牛大力、千斤拔、虎杖等280余个南药品种。
西江日报记者谢江涛 特约记者 徐维宁 通讯员 黄耀芳
粗生易理
瞄准市场“风向”种植
在怀集,素有种植南药的传统。据了解,怀集是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区,气候温和,光照资源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宜生长的南药种类较多。另外,较传统作物而言,南药也相对粗生,容易打理,随着在市场上日益走俏,南药自然吸引越来越多种植户的关注。
作为怀集县内规模较大的南药产销企业,怀集福盛药业公司的南药种植基地分布在该县11个镇43个村,种植面积一万多亩,年创盈余约120万元。“怀集的水土十分适合南药生长,而且南药相对粗生,平时只需施点肥、除除草即可,管理成本很低。”该公司总经理何福成表示,南药种植市场需求和可开发利用潜力大,目前他们公司主要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生产模式,各个散种点可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再种上习性相对适宜的南药,因此能种的品种很多,操作起来更灵活。“目前我们基地种的南药没有固定品种,均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定种植的方向,因此南药上市后,往往能卖到更好的价钱。”
延伸发展
边玩边学“药味”十足
除了传统的产销加工模式,怀集南药发展还注入了观光旅游的新元素,产业链得以延伸。
“这是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功效;而这个是牛大力,吃了能补虚润肺,强筋活络……”在何福成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福盛药业公司在建的南药生态观光园,当中的种质园内,记者看到近千种的南药根据药性和植物共生性被整齐划分种植,在指示牌的详细说明下,它们一一表明“身份”,各种神奇的药用价值,不禁让人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除了种质园,观光园内另建有药材加工厂、展销厅和药膳餐厅,将来还会建成药疗中心和中药博物馆,让游客全方位体验南药文化。”何福成介绍,这个去年开始试业的南药观光生态园,是他们公司近年摸索的一条崭新发展路子,而这种“边玩、边学、边养生”的新模式,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这种立体感十足的体验式项目,一方面可以扩大南药的营销渠道,全方位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能带动南药文化的传播,进一步提升南药知名度。”
辐射带动
成农户致富新法宝
目前,规模化的南药种植产业正在怀集快速发展起来,而主要采取的“公司+农户”生产模式,既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增收,也盘活了该县部分荒地、山地的利用。
怀城镇大龙村村民陈海彬就在村里的荒山地种有三四十亩板蓝根,他告诉记者,这些南药作物是去年年底种下的,一年后就有收成,而且在与南药企业合作生产的模式下,有保底的回收价,确保了销路。“利用荒地种药,既避免造成土地浪费,也额外增加了我们农户的收入,而且这些南药作物种下去后,平日无需太多打理,可谓轻松赚钱。”陈海彬表示,现在南药的市场正走俏,接下来他还打算再种200棵女贞子,再扩大一下“腰包”。 怀集县农业局局长聂树华表示,接下来怀集将继续推进南药的规模化种植,鼓励农户多利用林下土地,推广“林下种药”模式,进一步做活“山文章”。“林下能为南药种植提供一个天然的阴生环境,而且租地的成本相对较低,种植南药也能改善山地土壤;此外,我们还将通过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深入研究南药的标准化种植技术,继而辐射带动全县南药的标准化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