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镇赵家湾村村民冯国斌家11栋大棚番茄转产为油桃后,年收入由11万余元上升到50多万元;黑牛营子乡果蚕村村民房喜庆家8栋大棚黄瓜转产为平菇后,年收入由8万余元上升到40多万元;台子镇六家子村村民乔彩珍家3栋大棚番茄转产为香瓜后,年收入由3万余元上升到20多万元……这是朝阳县设施农业在转产升级、提质增效中涌现出的几个典型代表。
近年来,设施农业蔬菜价格呈下行趋势,实现设施农业转产升级、提质增效,2012年以来,朝阳县根据棚户意向和区域性优化原则,出台扶持鼓励政策,引导农户恢复闲置温室、改良温室性能、统一种植品种、调整种植结构,取得了显著成效。据了解,通过设施农业结构调整和旧棚改造升级,全县设施农业经济效益年增5000万元以上。2014年,全县设施蔬菜生产面积降低3%左右,设施棚果、食用菌、花卉等实现产值4.5亿元,占设施农业总产值的24%。
加快旧棚改造恢复、提质增效步伐。县政府从2012年开始连续3年出台扶持政策,全力开展设施农业旧棚改造恢复工作,先后投入县财政资金2000多万元,恢复闲置棚2400多栋、10.6万延长米,改造升级矮旧生产棚2500多栋、12.6万延长米。同时,引导棚户进行设施葡萄、甜瓜、油桃等棚果生产,初步形成了区域性优势品种。截至2014年末,该县设施蔬菜生产面积达9.2万亩,占设施农业总生产面积的83%;设施棚果生产面积达1.1万亩,占设施农业总生产面积的10%;食用菌、花卉生产面积分别达到0.3万亩,各占设施农业总生产面积的3%左右。
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为做好设施农业生产品种更新换代,及时跟上市场需求,该县每年都从黄瓜、茄子、番茄等6类主导蔬菜作物中优选30余个品种,进行新品种引进试验。同时,选择一些市场需求量大、品质优良的棚果、食用菌等品种进行区域性示范种植。据介绍,目前该县设施农业种植品种主要有14类40余种,这些优良新品种在全县设施农业生产中推广覆盖率达90%以上。为更好地提高蔬菜产量、改善蔬菜品质、增加菜农收益,不断完善推广适宜当地蔬菜生产的新技术,通过实施“组合拳”,有效解决了设施农业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差、农民收益少问题。现全县设施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技术有10多种,在具体生产中都是组合集成应用,其中大垄双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膜下节水滴灌技术、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黄瓜(茄子)嫁接技术等技术应用率在95%以上,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面积超过10万亩。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拓宽市场流通渠道。该县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同时强化配套乡(镇)技术站检验检测设施设备。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在生产栽培管理中强化施肥、用药等环节标准化建设、制度化建设,引导农民使用绿色环保、低毒无害农产品生产投入品,从源头上防止对农产品的污染,确保设施农业产品质量安全。该县在波罗赤镇新建一处果蔬批发市场,预计总投资1亿元,规划占地面积47128.17平方米,计划于2015年10月完成整体建设并投入使用,年果菜交易量可达13.2万吨,交易额5亿元左右。在加快市场建设同时,借力朝阳市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将朝阳乘聚源科技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朝阳县禾木果菜有限公司、朝阳鑫源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设施农业企业加入到全市电子商务平台,使设施农业生产销售走进信息经济,扩大设施农产品对外影响力,全面促进农产品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