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业调查历时7个多月,现在正在进行内业整理。”4月6日,雷波县卫生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以来,雷波县开展了中药资源普查,野外普查已于去年底结束,普查摸清了全县中药资源家底,发现了珙桐等濒临灭绝的植物。
据悉,雷波县将充分利用中药资源普查的成果,推动该县中药产业和中西药事业的发展。
开山劈路 全县“找药”
雷波县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中药资源,但是,由于没有系统地普查、勘测,该县到底有多少中药资源可利用,大家心里没有底。
去年4月17日,雷波县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启动会召开,5月进入野外调查阶段。此前,雷波县邀请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和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专家,对普查队员进行了包括样方调查、药材标本采集、腊叶标本制作等知识在内的业务培训。
在普查中,普查工作队严格按照《全国重要资源普查技术方案》对重点品种调查的要求和表彰,在样方调查、路线调查、访问调查等工作中,坚持做到了标准化、规范化。
雷波县西高东低,海拔高差悬殊(最高海拔4076米,最低海拔325米),沟壑纵横,公路崎岖,天气变化快,塌方和泥石流不断,这给普查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
去年5月28日,普查队员9人早早吃过早饭,备好中午的干粮后驱车前往当天的普查目的箐口乡厥箕坪。
厥箕坪海拔在2400米以上,10时,普查队到达公路尽头厥箕坪村民居住地后,请来当地的两名向导,步行前往目的地。途中,普查队员发现了许多古老的大树。
16时,步行越来越困难,路已不可见。两名向导用开山的刀为大家辟出一条路,一个多小时后,普查队在一条沟里发现地上全是白色的花瓣。“是珙桐!”一位普查队员认出了珙桐花,面露喜色。大家这才发现这条沟中有许多的珙桐树,身体的疲惫因发现这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而一扫而光。
这是普查中的一个故事。据了解,普查中,队员们长期奋战在海拔2000米至3000米的山林中,平均每天步行6至8小时,仔细寻找每一种药用植物,估算目标物种分布的面积和储存量,根据地形和群落结构设置样方,在海拔3700多米的黄毛埂山顶上,队员们更是克服着高原反应,采得了一份又一份药用植物标本。
摸清家底 保护资源
雷波县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历时7个多月,深入全县42个乡镇,覆盖范围达到了全县乡镇数的87.5%。工作队共踏勘样地36个,完成样方1080个,制作腊叶标本近万份,初步鉴定药用植物品种500多种。普查还采集了药材60多种,采集果树种子50种,访问了多位民间医生,收集到民间药用经验8条,单方和验方34个。同时,在普查中还发现了全国濒临灭绝的品种如珙桐、水青树、连香树等。
普查不仅摸清了雷波县中药资源的家底,通过普查队员和向导的言传身教,广大人民群众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中药资源的认识,提高了群众保护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清茂介绍,在普查中,不断有群众为工作队提供线索,一些群众甚至亲自山上采集来中药材请专家鉴定。
目前,普查工作正在进行业内整理,雷波县将充分利用中药资源普查的成果,推动该县中药产业和中西药事业的发展。
“我们将依托现有的保护区,加强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保护。”雷波县卫生局负责人介绍,雷波还将发挥该县中药资源的优势,加快中彝医药事业发展,进一步推动该县中彝医院的建设和积极筹备雷波县中彝医学会,促使该县中医、彝医完美结合。
今后,雷波县还将积极加强与县外高等院校、研究所的对接,充分利用全县丰富的中药资源,招商引资,建立适合该县实际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推动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