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昆明市食用菌研究所采取多举措,以食用菌农科教相结合的新型社会化服道之路,提升了食用菌产品附加值,促进了菇民增收。
扎实的科研团队
据悉,该研究所建立4个首席科学家牵头的技术服务团队,设立5个专家工作站和技术服务组,选派5组10个科技特派员,开展包括人工栽培食用菌、食用菌精深加工、羊肚菌原生境扩繁促产、野生食用菌保护利用、人工食用菌高产优质栽培5个方面的技术指导、培训及技术服务。
目前,已建有食用菌技术支撑研发平台4个,改造建设食用菌资源库、优良菌种选育、精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检验检测服务等实验室400多平方米,配套购置仪器19件(台)。
打造示范基地 标准化生产
据了解,昆明食用菌研究还建立了多个食用菌栽培基地,示范面积超60万平方米,生产优质菇2200多吨;在野生食用菌主产区,建立松茸、羊肚菌、牛肝菌、大红菇等野生食用菌保护培育及扩繁基地13个,面积超过8400亩。
同时,该研究所还建立了食用菌良种繁育生产线1条,年产300万瓶/袋以上,完成优良菌种制种200万瓶/袋,示范良种配套栽培20万平方米。
此外,还开展了食用菌精深加工研发示范,研发产品42个,共计生产5050多吨。研究所还制(修)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5项,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6个,企业标准3项,通过标准的实施服务菇农200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