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3年,赤峰市以日光温室、冷棚为代表的设施农业面积已经发展到91万亩,农牧民通过设施农业人均增加3266元,占全市农牧民人均收入的四成。
这些天,赤峰楚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迎来了一位稀客,国家西北非耕地农业利用项目专家、北京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研究员高丽朴来到企业进大棚,看包装,就蔬菜的采摘、包装等环节进行现场指导。北京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研究员高丽朴:“就是我们在包装的时候,尽量把大的,就是粗细一致的,长短基本上整齐的(放在一起),你看上去它就商品性比较好。”
赤峰市从2004年开始实施设施农业专项推进,引导农民在非耕地上发展这项高效农业、避灾农业。在推进过程中,探索出自行调整土地、反租倒包、土地入股等土地流转形式以及争取国家、自治区设施农业专项资金、整合各项涉农资金用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帮助农民协调贷款和自筹资金发展种植以及鼓励企业投资等多元化投资体制。几年来,每年设施农业方面的总投资都达到10亿元以上。赤峰市农牧业局局长李自学:“近几年打造这个万亩设施蔬菜园区已经达到了7个,那么今年还在进一步规划建设。”
目前,赤峰市设施农业主推大垄高畦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十项农业科技,设施农业栽培新品种应用率达98%以上,新技术应用率达80%以上。在发展蔬菜主推品种的同时,还探索引进、培育食用菌、瓜果等效益更高的品种。松山区农民初晓春去年加入了赤峰金福地种植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搞草原白蘑栽培,现在的收入成倍增加。初晓春:“咱们这一个小平米吧,一个周期能采三四十斤蘑菇,这一个周期算下来纯收入200多块钱,我这一个棚是600多平米,总体算下来这1年能挣20多万”。
今年到目前,全市已规划、调整设施农业土地面积10万多亩,开工建设面积7万多亩。预计到年底,全市设施农业面积将突破10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