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泥鳅四兄弟”创业不走寻常路

   日期:2015-04-24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com    浏览:128    评论:0    
  春回大地,幼鳅初生。在台岛鳅业有限公司的浙江舟山小展基地里,看着一条条瘦小纤细、形如芝麻的泥鳅苗,王小军犹如看着新生的婴儿。
 
  “它们个个都是宝贝。”王小军说,上月底刚刚卖出60万尾,4月6日又接到了绍兴400万尾的订单。
 
  “稍有不慎,就跟你玩命”
 
  王小军是台岛鳅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台岛鳅业是一个大学生创业企业,与王小军一起的,还有贺龙兴、胡秀峰和贾兴鲁,他们被称为“泥鳅四兄弟”,都曾是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养殖专业的同班同学。王小军目前还是海洋学院13级水产养殖专业的在读研究生。
 
  “给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2013年,大学毕业在即,4个本是好兄弟的同班同学不约而同地想到一起,“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正好用所学的水产养殖技术,去打拼一份自己的事业”。
 
  浙江海洋学院在舟山,大黄鱼、梭子蟹等海产是百姓最为喜爱的餐桌美食,产品高大上,市场大、销路好。这也是当地众多水产户养殖的首选。
 
  “创业,不能跟风。”因为大学期间,他们一起跟着导师做过泥鳅养殖的课题,就选择了许多养殖户看不上眼的泥鳅,作为创业的项目。
 
  土地承包费、设备投入费、基地改造费……估算下来,创业成本居然高达40万元之多。四兄弟都来自农村,家人没法给予太多支持,只能靠自己筹集资金。于是,一遍遍地向朋友、向亲戚说计划、讲方案,才凑齐了10万元。
 
  当年3月,四兄弟在白泉镇小展社区承包了20亩土地,挖塘搭棚,下田当起了“泥腿子”。
 
  两间平房、1个大棚、9口苗塘……泥鳅养殖基地就这样雏形初现。同时斥资20多万元,引进了个大体肥的台湾泥鳅用于繁殖生产。
 
  “很快,启动资金就被花得一干二净,穷得几乎揭不开锅。”时至今日,四兄弟仍记忆犹新。
 
  为解决生计,四兄弟在养殖场里种起蔬菜,塘埂上种上了西红柿、大白菜、豌豆等各色蔬菜。除了自己吃,他们还拿到市场上去出售。
 
  “那阵子,常常凌晨起床,蹬着载有几百斤蔬菜的三轮车,去市场占位卖菜。”几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还不好意思张嘴叫卖。“可一想到养殖场需要钱,也就豁出去了。”说起往日,贺龙兴颇感自豪,“有一天,居然赚了500多元。”
 
  “卖菜虽然累些,但和养泥鳅遇到的困难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 王小军说,因为缺乏大规模的养殖经验,栽了不少跟头。
 
  2013年6月,首批泥鳅苗出塘在即。可一天晚上,养殖场突然停电,为泥鳅塘增氧的一个水泵停止运转近一个小时。“等巡夜发现异常时,整整一塘泥鳅、近10万条都死了。”
 
  这对于急需回笼资金的泥鳅兄弟,无疑是一个打击。四人一边默默吞下苦果,一边加强夜间值班,轮流巡塘。王小军开玩笑道:“养泥鳅可真不容易,稍有不慎,就跟你玩命,几万条几万条地死给你看!”
 
  获得五项专利
 
  好不容易离开农村上了大学,又回到田间当起了农民。这是王小军们自己也没想到的。
 
  泥鳅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水中人参”之誉,有着广泛的消费市场和可观的利润空间。
 
  但泥鳅的人工繁育存在成活率不高的问题,成为泥鳅人工养殖的发展瓶颈,制约着泥鳅产量的大规模增长,也是众多泥鳅养殖户的一个心病。在一般情况下,泥鳅幼苗的平均成活率只有5%,最好时也只有10%上下。
 
  基地初成后,在浙江海洋学院硕士生导师储张杰博士的带领下,四人开始着力于提高幼苗成活率的研究。
 
  经过长期观察,他们终于发现了导致泥鳅幼苗大量消失的“罪魁祸首”——一种叫“豆娘”的飞行昆虫。这是一种长得很像蜻蜓的昆虫。
 
  “正是这些喜食水生生物的豆娘,将其卵产在水中,豆娘幼虫大量吞噬泥鳅幼苗,然后迅速繁衍长大,变成‘小蜻蜓’飞出养殖塘。”王小军说,豆娘幼虫堪称泥鳅幼苗“杀手”,但一直不为人所知。
 
  经他们的实验观察:豆娘每吃掉一条泥鳅幼苗只要0.2秒,一只豆娘一天能吃掉40条左右泥鳅幼苗,每天每亩由于豆娘损失的苗量达到20万至60万条。“严重的时候,100万泥鳅幼苗,在短短3天内就可以消失殆尽。”胡秀峰说。
 
  豆娘分布非常广泛,对于繁育期间泥鳅幼苗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问题找到了,一场泥鳅幼苗繁育“保卫战”打响。
 
  清塘、拔水草、架天网、建饵料池——被称为阻击豆娘敌害的生态防控“组合拳”,不仅突破了提高泥鳅育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还填补了国内空白。
 
  储张杰认为,该项技术的突破不仅将泥鳅幼苗的成活率从目前的平均5%左右提高到了50%,也将为我国泥鳅养殖带来一次新的产业革命,同时为渔农民增收提供新的途径。
 
  随着幼苗成活率的提高,目前,基地泥鳅繁育成本下降了60%。不仅如此,四兄弟还拥有了包括人工育苗技术、开口饵料技术和敌害防控技术在内的三大核心优势技术,以及泥鳅养殖从孵化到培育等产业链的5项专利。
 
  重点拓展海外市场
 
  资金匮乏、经验欠缺、技术瓶颈……这些一度困扰养殖场发展的难题,显然并没有难倒这4个心怀梦想的年轻人。
 
  王小军说,创业没有一帆风顺的,经历困难正常。“只要挺过去,收获的不仅是成功,还有宝贵的人生阅历。”
 
  去年,四兄弟的泥鳅繁育基地产值已经突破百万元,盈利50多万元。建鱼塘、育鳅苗、开公司,不仅圆了四人的创业梦,还成功将鳅苗产品打入国内十多个城市。去年,他们培育了5000多万尾的泥鳅寸苗,仍供不应求。
 
  寻找代理、确定区域、供应苗种、分销盈利,他们探索了一条可复制、易推广的模式。截至目前,公司已与国内多家养殖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开设台湾扁鳅养殖技术培训班,建立“苗种送养试养示范户”。目前,这些示范户带动周边养殖户230余家,每亩可实现净收入两三万元。
 
  去年,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上,“泥鳅四兄弟”的参赛项目“舟山台岛鳅业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从10万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计划类农林渔牧方面的金奖,受到了国内专家学者的高度肯定。
 
  路为纸,地成册;行作笔,心当墨,把论文写在了田野上——这是储张杰老师对这个团队的评价。
 
  如今,“泥鳅四兄弟”的舟山养殖基地已从去年的20亩扩展到50亩,连云港基地也由12亩扩展到60亩,还拥有多个固定的市场客户群。
 
  “我们正在筹建一个专业实验室,可以更直观地研究提高泥鳅的养殖技术;继续把基地苗种和技术推广到全国;重点拓展韩国、日本等海外市场,让泥鳅游出国门。”对于未来,王小军信心满满。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