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整形台上,只见他“搂、搓、端、扎”四种手法交替使用,入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省第一历史名茶——恩施玉露茶便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只见那茶,条索紧细、圆直,外形白毫显露,色泽苍翠润绿,形如松针。
4月20日,记者亲眼目睹了恩施市“蒸青茶”手工制作传承人范锦武制作恩施玉露茶的整个过程,感叹该门技艺保护与传承的不易。
“恩施玉露”是我国目前保存下来的唯一一种以蒸汽杀青的绿茶,2014年11月11日,其制作工艺被入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据介绍,恩施玉露茶的采摘是有讲究的,必段采摘叶色浓绿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鲜叶作为原料,且盛鲜叶的工具必须是带有孔的竹篮筐,不然做出的茶便会成红色。
蒸气杀青是恩施玉露制作的关键过程。范锦武介绍说:“杀青时,锅里的水必须达到100度以上,并将用竹子做的抽笼两面都蒸好,这样杀青时就不会出现生熟不匀的现象。”
抽笼蒸好后,只见范锦武一手端住鲜叶,另一手轻拿鲜叶,均匀地放进冒着蒸气、温度很高的抽笼内,然后迅速将抽笼推进笼内。时间一到,迅速端出抽笼,并将蒸过的鲜叶扫入簸箕内,然后进入扇凉阶段。
扇凉阶段过后,进入炒头毛火阶段,这时,做茶的水泥灶台温度必须达到120度以上。然后将杀过青的茶叶均匀的撒到灶台上,然后用手轻揉、慢捻,在温度、人力的作用下,茶叶的水份逐渐失去,接着是炒二毛火,同样的动作,只到茶叶初步成型。
再就是整形上光了,这个过程是制成玉露茶光滑油润、挺直细紧、汤色清澈明亮、香高味醇的重要工序。只见范锦武悬起手,把炒二毛火叶,放在50—80℃的焙炉上,两手心相对,拇指朝上,四指微曲,捧起茶条,右手向前,左手往后朝一个方向搓揉,并不断抛散茶团,使茶条成为细长圆形,约七成干时,转入第二阶段。此阶段采用“搂、搓、端、扎”四种手法交替使用,直到干燥适度为止。
整个整形过程大约花了70分钟,然后是温火烘焙只至用手捻茶叶能成粉末为止。伴随着阵阵茶香,我们再仔细看时,只见恩施玉露茶已经做成,只见那茶叶,条索紧细,色泽鲜绿,匀齐挺直,真正的状如松针。
闻着茶香自然想冲泡一杯品一品,拿一点茶叶放入玻璃杯中,经沸水冲泡后,只见芽叶复展如生,初时婷婷地悬浮杯中,继而沉降杯底,平伏完整,汤色嫩绿明亮,如玉露,香气清爽,滋味醇和。观其外形,赏心悦目;饮其茶汤,沁人心脾,的确令人叫绝。
从早上九点到下午四点,从采到制作完成,整整花了7个小时,品评恩施玉露时,我们无法体验茶叶制作的艰辛。进入二十一世纪,虽然恩施市的大型企业已能用现代化的机器完成蒸气杀青制作恩施玉露整个生产过程,但恩施玉露的手工制作工艺却仍不失为恩施茶叶发展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恩施市更是非常注重手工制作的传承,目前,“恩施玉露”蒸青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第十二代传承人就已达到21人,并逐步成为引领全市32万亩向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中坚力量。